城市化进程中朝鲜族人口结构变迁研究——基于第四、五、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的分析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hj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口问题一直是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因素。从20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末,我们关注的主要是人口数量问题。随着我国人口政策的持续推行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城市化浪潮席卷全国,人口结构发生了一系列变迁,人口结构问题逐渐成为学界关注的重点。   朝鲜族是聚居在我国东北的少数民族,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朝鲜族也进入了一个人口城市化加速发展、现代化快速推进、人口迁移空前活跃的新时期。在其人口高流动性的背景下,朝鲜族人口结构也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迁。结合朝鲜族人口的城市化进程,对朝鲜族人口结构的变动情况(1990~2010年)进行研究,有助于系统地了解朝鲜族人口结构变迁的特点,深层次地掌握其人口结构变迁的关键因素,也有利于对我国人口问题提供前瞻性的判断。   本文主要采取了动态的结构研究视角,通过对第四、五、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中朝鲜族人口的统计资料进行系统的全面描述,向读者展示二十年来朝鲜族人口结构的变迁与特点。在此基础上,对城市化作为朝鲜族人口结构变迁的关键因素所起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对我国人口结构变迁和问题进行了预判,发现未来二十年我国人口城市化将呈现出“急速压缩性”特点,人口增长停滞,变成“缩减型”人口再生产类型。本文描述的人口结构主要包括人口自然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人口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结构、在业结构、婚姻结构)和人口地域结构(行政区划结构、城乡结构)三大块。   全文共由五个部分构成,分别如下:   第一部分是绪论,阐述了本研究的背景及意义,对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说明了研究的视角和方法,界定了研究内容。   第二部分对人口结构的概念进行了介绍,对城市化与人口发展的相关理论进行了阐述,说明了城市化主要对人口增长和人口素质有影响。   第三部分描述了朝鲜族人口结构的变迁和特点,分别包括朝鲜族的人口规模、人口自然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人口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结构、在业结构、婚姻结构)、人口地域结构(行政区划结构、城乡结构)。   第四部分对城市化作为朝鲜族人口结构变迁的关键因素进行了分析,说明城市化对其人口结构变迁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也是至关重要的。   第五部分是结语,简述了朝鲜族人口结构变迁的主要特征和影响因素对其人口结构变迁所带来的人口结构问题进行了概括。最后还通过见微知著,对我国人口结构问题的现状和趋势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其他文献
文章运用中国健康营养调查的数据,截取其中12-17岁青少年的样本进行分析,采用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以及对“惯习”的理解,分析青少年的生活方式与其健康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随
全球化加强了社会的关联和互动,在新的科技和交通通讯技术的发展下,不同的族群与地域之间的交流日渐频繁,一地不再以相邻族群或地域为参照,而是逐渐开放自身,从传统走向现代,完成了
随着社会开放程度加大,全球化的影响,社会转型加剧,中国家庭的代际关系也经历着动态的变迁过程,对于现今传统家庭伦理逐渐褪色,现代家庭伦理还未建立起来的情况下,研究我国农村代际
改革开放之后,由于经济体制的改革,民营企业成为一支重要的经济力量,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同时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也日益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是
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给社会带来了结构脆弱的独生子女家庭,随着独生子女家庭规模的持续扩大,独生子女家庭面临的风险逐渐显现,许多在计划生育实施之初所未预料的后果也正在一天天
本文主要探讨在以研究个案金竹村为代表的乡土社会,项目下乡作为税费改革后农村公共品供给的主要模式,其具体的运作机制及其实践结果,以及其作为一种新的村治模式对当前农村带来
随着人口老龄化日益深入,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成为国家、政府、公众和学界的共识和中国老龄事业的基本目标。然而在经济欠发达、公共服务落后的农村,老年人依然是最边缘的群体,其生活照料、健康照顾、精神慰藉、经济支持等诸多需求并未满足。加之传统的孝道伦理遭遇农村家庭结构的解体、人口迁移、市场经济理性选择等冲击,家庭成员包括老年人自己将老年人视为家庭和社会的包袱。2009年9月年,国务院出台新型农村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