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年来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等问题越来越制约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生物燃料电池作为一种可替代的理想的清洁能源供给装置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基于碳基纳米材料优良的理化性质,它们常被用作载体负载金属及其化合物,所形成的纳米复合物在导电性以及催化活性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本论文通过超声辅助法、溶剂热法、层层组装法制备了 Co3O4-MWCNTs、CuO/MWCNTs、MWCNTs/CdS nanowires纳米复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等问题越来越制约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生物燃料电池作为一种可替代的理想的清洁能源供给装置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基于碳基纳米材料优良的理化性质,它们常被用作载体负载金属及其化合物,所形成的纳米复合物在导电性以及催化活性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本论文通过超声辅助法、溶剂热法、层层组装法制备了 Co3O4-MWCNTs、CuO/MWCNTs、MWCNTs/CdS nanowires纳米复合物,并将它们作为阳极材料构建了苯酚燃料电池。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超声辅助法合成Co304-MWCNTs纳米复合材料,并将其作为阳极催化剂构建苯酚燃料电池。通过混酸处理增加多壁碳纳米管(MWCNTs)的分散性,将其与制备好的Co3O4通过超声处理使之均匀混合在一起,由于Co3O4粒径很小,静电吸附作用可以使Co3O4分布在MWCNTs的表面,成功制备出了 Co304-MWCNTs纳米复合材料。该纳米复合物对于苯酚具有较好的催化作用,与单一的Co3O4或者MWCNTs相比,Co3O4-MWCNTs纳米复合材料对苯酚电催化氧化性能更好。苯酚/O2燃料电池的构建是以Co3O4-MWCNTs作为阳极材料,电沉积铂膜作为阴极材料,通过极化曲线得到电池的开路电位(OCP)为0.44V,在0.35V下的最大功率密度(Pmax)为0.27 mW.cm-2。(2)采用溶剂热法在120℃下合成了 CuO/MWCNTs复合材料,以该纳米材料修饰电极为阳极构建苯酚/O2燃料电池。使用SEM和TEM对材料进行表征,结果显示在MWCNTs的表面包裹了一层CuO纳米粒子,并且粒径很小(10 nm左右),通过mapping可以看出CuO分散非常均匀。电化学考察了不同CuO负载量、扫速、浓度等对苯酚催化效果的影响。该电池的OCP为0.69 V,Pmax 是 0.25 mW.cm-2。(3)MWCNTs与CdS纳米线通过层层组装的方法构建MWCNTs/CdS nanowires复合材料,以该纳米材料作为催化剂构建苯酚燃料电池。实验过程中考察了不同CdS负载量、不同组装层数等对苯酚催化效果的影响。以MWCNTs/CdS nanowires/GCE为阳极,Pt/GCE为阴极构建了苯酚/O2燃料电池。本实验将常用于光催化材料的CdS与MWCNTs结合用于电催化剂,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MWCNTs/CdS nanowires作为电催化材料也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性能,所构建的苯酚燃料电池的OCP为0.62 V,在0.56 V下呈现的最大功率密度为0.29 mW·c m-2。
其他文献
我国土壤镉(Cd)污染形式严峻,已严重威胁到农产品安全和人体健康,修复农田Cd污染土壤刻不容缓。水稻Cd高积累材料是一种潜在的土壤Cd污染修复植物,对Cd具有较强的耐性和积累能力,且具有生物量大、适应性强、栽种技术成熟及遗传性状稳定等优点,在修复农田Cd污染土壤上具有一定的研究前景。本研究以水稻Cd高积累材料(Lu527-8)为研究对象,普通材料(Lu527-4)为对照,通过水培试验和土培试验,研
Markov跳变系统是一类特殊的随机混杂系统,被广泛应用到信息与通信工程、应用经济学、航空航天等许多实际系统的建模中。一些关于Markov跳变系统的结果已经被得到,例如,可控可观性、稳定性分析和滤波器设计等。然而现有的大量研究结果只考虑了 Markov过程在有限状态空间内取值的情形。事实上,当Markov过程在无限状态空间中取值时更适用于描述实际系统中的许多突变现象。目前关于无限Markov跳变系
泡沫铝具有能量吸收、阻尼减震、吸音降噪和耐火阻燃等优异性能,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和国防军工等领域已有广泛应用。碳纳米管(CNTs)因其优异的综合性能而被视为泡沫铝的理想增强相,它的引入能够提高泡沫铝基体的强度。目前,对泡沫铝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准静态和高应变率压缩方面,但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结构件还会受到动态循环(疲劳)载荷的影响。因此,充分了解泡沫铝在动态循环载荷作用下的力学性能和失效行为对其在更加复
CO2是最为廉价、最为丰富的碳资源,在温和条件下,CO2与氢气反应可生成CH4、CH3OH、低碳烯烃(C2=-C4=)、α-烯烃、含氧化合物等多种化工原料或化学品。低碳烯烃是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可由CO2加氢经逆水煤气变换-费托合成两步反应获得,是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Fe基催化剂因其具有高的水煤气变换、费托合成活性和较高的烯烃选择性,是目前研究的主要催化体系,进一步经助剂改性,可高选择性的合
本文将自然灾害领域中发展成熟的承载体抗撞性的概念应用在汽车抗撞性能研究中,研究汽车的损伤程度对于外部威胁的敏感性,来建立一套普适于所有汽车品牌的抗撞性评价方法。本
汽车电子稳定性系统(Electronic Stability Control,ESC)是集成制动防抱死(ABS)、牵引力控制系统(TCS)、主动横摆控制系统(AYC)三个部分的主动安全系统。ESC系统功能实现主要通过主动调节制动轮缸压力和发动机扭矩两种方式。轮缸制动压力调节由液压执行单元(HCU)和控制单元(ECU)共同参与完成。轮缸压力的控制精度关系着ESC系统的控制效果,因此轮缸压力估算已经成
良好的车内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性能不仅能大幅改善驾乘人员的驾驶与乘坐体验,也能提高汽车产品的辨识度,进而影响消费者的购车取向。目前国内外针对车内噪声的控制大多以改善车内舒适性声品质为目的,降低车内噪声声压级或是低频段的响度值,没有深入分析人耳听觉特性以及声品质对乘员听觉感受的影响,也忽略了乘员听觉感受具有多维性的特点,无法满足广大消费者对于车内声品质的需求。
本文翻译项目选自2017年3月出版的《历史教学和冲突转换》一书第一部分《冲突转换与历史教学:社会心理学及其影响》。该项目共九章,第一章总述战后二十一世纪国际大背景下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