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丽斯·莱辛的心理补偿——论多丽斯·莱辛的《简·萨莫斯的日记》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thayus04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丽丝·莱辛(1919-)的作品在文学界受到了极大的关注.早在1971年每年一次的现代语言协会(MLA)上就有其作品的专门研讨会.1975年创办第一部莱辛专论.1976年关于莱辛作品的博士论文问世.八十年代多丽丝·莱辛在西欧声名鹊起,目前被认为是战后最重要的英语作家之一.她的长篇小说、短篇小说和散文主要反映了二十世纪普遍关注的问题:从非洲背景的早期小说中遭遇的种族政治,到女权运动所吸收的性别政治,到家庭和个人在社会中的角色,再到七十年代晚期到八十年代早期对"太空小说"的探索.毫无疑问,战后的英语小说如果没有莱辛就会非常空洞.作为小说家她的名声长盛不衰.时至今日,在85岁高龄,莱辛仍笔耕不辍.几乎无人能否认她旺盛的创作力和丰富多变的主题.她的声誉仍然没有衰退的迹象.《简·萨莫斯的日记》(1984)(包括《一个好邻居的日记》和《如果老人能够…》)是莱辛写于科幻小说创作时期的一部小说,因此该书被认为是作者对现实主义的回归.有评论家认为莱辛想要表达老年社会问题.比如,鲁思·维泰克在《多丽丝·莱辛》一书中表述的观点,及凯里·开普兰也持有同样观点.丽萨·泰勒则认为该书表达了感人的母女关系.琳达·斯格特认为小说描述了女主人公自我意识的改变,并试图从自己母亲的角度来观察母亲而非从反叛少年、少妇和母亲的角度.格蕾·格林在《多丽丝·莱辛:变化的诗学》一书中指出该书反映了主人公的补偿心理:《一个好邻居的日记》中简补偿同情心的失败,《如果老人能够…》则补偿爱情的失败.虽然很少资料表明小说流露出莱辛本人的补偿心理,但是将简·萨莫斯和莱辛生活的相似性做比较,不难推断小说中作家正是通过主人公的心理补偿过程表达了自己的心理从而获得精神安慰.莱辛从来没有停止对妇女解放问题的探索.与以往小说不同的是,该书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这一问题.它不再是一部关于被压迫妇女争取自由和独立的小说,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经常思索自己不足试图超越自我的成功女士.小说以日记形式体现简·萨莫斯在丈夫和母亲死后,通过承担起照顾素不相识的老妇莫迪和两个外甥女的责任,学会了关爱别人而获得了心理补偿.该论文包括三章.第一章分析主人公如何实现心理补偿.很多人认为这是一部关于老年社会问题的小说.也有评论家认为主题是母女关系.该文作者认为该书旨在讨论妇女在现代社会中的定位——妇女独立之后该向何处去.妇女不应仅仅追求事业上的成功而忽视家庭,还应承担家庭和社会责任,否则不会有幸福可言.当然这并非说她们应放弃职业.简在失去亲人后才体验到亲情的重要性,从而开始一系列的转变.在第二章集中分析莱辛如何通过日记体实现心理补偿.日记是自我表达最为恰当的方式,它帮助主人公更清晰地了解自己.而且还可以通过坦白对丈夫和母亲的愧疚起到治疗的作用.该小说具备了日记的优点,而避免了它的缺点.它具有日记的真实性,对读者更有吸引力,但并不局限于日记.为了更好地了解人物心理,作者还加入了散文来弥补日记的不足.第三章主要比较了简与莱辛之间的相似性说明作者通过主人公表达自己的思想.因此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小说也是关于莱辛本人的故事.她与母亲关系紧张,婚姻不幸,与子女关系疏远,晚年常感遗憾,种种因素无不暗示小说所反映出的补偿心理.该文目的是对《简·萨莫斯的日记》所表现的心理补偿进行尝试性探索.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作者本人对家人的补偿心理.
其他文献
隐喻是一种很普遍的语言现象.对隐喻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亚里斯多德时代,隐喻被视为是对正常语言使用的背离,长期以来一直被当作属于修辞学和文体风格学的研究.传统的隐
该论文旨在通过比较美语和汉语中拒绝策略的异同,对其中所反映出来的礼貌现象进行语用对比分析,其分析是借助于一系列的礼貌原理实现的.礼貌是人际交往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比历史上以往任何时期更加需要高素质、高技能、具有合作精神的创造性人才.在新世纪,对这种人才的需求将会逐渐增加,高等教育也将面
纠正性反馈在学习者习得二语过程中的地位已逐渐得到研究者的肯定和认可。而很多外语教学实践也证明,纠正性反馈不管是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对学习者目的语的输入,还是学习者目的语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所传递的是一个民族的传统、思想、习俗、情感等内容.在翻译过程中,只注重语义信息的传递而忽视文化信息传递的翻译,很难真实反映原语的思想.翻译已不
该文试图以中外悲剧理论和其他相关的哲学思想为先导,通过对《玻璃动物园》的细读,揭示温斐尔德一家悲惨的生活遭遇,为理解和定义悲剧提供一个新的视角.该文分析了《玻璃动物
重点论述了醚化封端聚醚的主要合成方法、醚化封端聚醚的分子结构对产品特性的影响,以及近年来醚化封端聚醚的技术进展.并通过实例介绍了醚化封端聚醚在清洗、纺织印染、食品
英语教学包括教与学两方面,教什么、学什么、怎么教、怎么学一直是国内外语言学家和英语教师不断探讨的课题.语言教学法流派繁多,聚讼纷纭.但综观各家之说,结合本身教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