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互联网:了解语言新规则》(第三章)翻译实践报告

来源 :四川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6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互联网在我们生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网络语言也给书面语言带来了一定影响,而目前少有笔者对网络语言进行研究。此次翻译实践报告选用的材料为《因为互联网:了解语言新规则》第三章。该书旨在让读者了解数字时代下的网络语言的产生、发展,以及影响,给读者带来一些关于网络语言的新观点。笔者从分析源文本入手,运用交际翻译理论指导实践,以便有效传达语篇的意义并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在翻译过程中,笔者主要遇到两大句法翻译难点:非谓语动词和定语从句。在交际翻译理论的指导下,笔者考虑到两种语言的不同环境,针对句子中的非谓语动词,主要用了增词和转换的翻译方法;针对句子中定语从句,主要采用了重组和拆分的翻译方法。最后,笔者在文末对此次翻译实践进行了分析总结。通过总结翻译方法,本报告期望给翻译实践者们在翻译信息类文本时提供一些参考。
其他文献
在高中英语教育中,大部分学校以及老师都只重视学生对语法、词汇等基础知识的掌握,从而忽略了对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导致了中国学生在口语表达能力上较为欠缺。因此本研究从语用身份论的视角下,探索高中生在口语活动中的角色身份话语特征,以及通过口语活动后,是否能提高角色身份构建的能力。语用身份论是在人际语用学下提出来的,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有更多的人开始关注语用身份论对英语教学的影响,但是对此的研究大多数集中
项目教学法(PBA)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育实用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通过实施项目来习得知识,掌握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目前项目教学法应用于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并不多,且这些研究都只停留在给出教学设计和检验该教学法有效性的实践层面,没有上升到理论层面去探究项目教学的本质。为弥补前人研究的不足,本文将以英文经典选读课程为案例,在体认语言学的框架下提出项目教学法的体认观
在2018年中期选举后,美国国会女议员人数再创新高,127人成功当选。尽管2018年的选举为女性带来了巨大收获,但却进一步凸显了国会女议员人数上的党派差距。在127名国会女议员中,106名是民主党女性,只有21名是共和党女性。事实上,20世纪90年代之前,国会中民主党女议员和共和党女议员数量大体保持一致,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后,民主党国会女议员数量迅速增加,而共和党女议员数量却是增长迟缓,这使
被动语态是英语中一个很重要的语法知识点,也是语言学界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国内外语言学家分别从传统语法、结构主义、转换生成、系统功能以及认知角度对英语被动语态进行过一定的研究,他们的研究大多数集中在英汉语言对比、错误分析以及语料库分析等方面,但是未在事件域认知模型的框架下对其生成机制做过深入探讨,将其应用到英语被动语态教学研究则更加匮乏。由于受到传统语法的影响,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主要注重被动语态的句型
随着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动机和学习投入逐渐成为了研究者关注的焦点。D?rnyei(2005)提出了二语动机自我系统,主张在语言教学中,外语教育者应将语言学习和学习者的特征相结合,帮助学习者形成语言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认同。学习者对目的语的认同感会影响到他们对语用规范的认知,进而影响目的语语用能力发展。同时理想二语自我期待较高的语言学习者对于语用知识的输入会更加敏感,更会注意到目的语的语用层面,并积极地
写作是英语学习者必须掌握的五大基本技能之一,也是国内外学者重点研究的对象。影响学习者写作能力的因素不仅包括语法及词汇,语篇连贯也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国内外学者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了语篇连贯,留下了很多成果,提出了很多相关理论,如衔接理论,主位推进理论等等,也有学者将认知语言学的认知参照点理论、概念隐喻理论等运用于语篇连贯的研究。随着教学法的发展,一些学者开始将语言学理论运用于大学生英语写作语篇连贯
作为各个时代人类活动的产物、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人类历史的活化石,地名记录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曲折历程、民族的变迁与融合,既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地理、语言、社会等内涵,又凝练着各个民族对相关对象的认知。千百年来,中外学者从地理学、民族学、语言学等多个角度对地名进行了探究,但这些研究侧重于地名的词源、命名特点、文化内涵,对地名背后的命名机制不够重视,且其研究成果较为零散,缺乏系统的语料支撑。有鉴于此
近年来,为了提升文化软实力,我国不断加强运用新媒体来对外传播中华文化。微信作为新媒体之一,也是对外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平台。微信推文整合了文字,图片,声音等符号资源,建构出了十分丰富的意义,但相关研究较为匮乏。本研究利用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框架,对以微信推文形式来对外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语篇进行分析。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微信公众号CHINADAILY上关于24节气的24篇微信推文,包括24篇英文文本和19
运动动词是一种根据运动主体位移情况而划分出来的动词词类,其主要语义特征为位移,同时也被称为移动动词。近年来,对运动动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具体定义、分类以及词汇加工的层面上。虽然国内外学者利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对运动动词进行了不同方面的研究,但是少有研究者就运动动词的固有运动属性——速度进行相关研究,且少将速度与词汇加工以及行为表现进行结合,也缺乏从具身认知角度对其开展的相关研究。本研究以具身认知、视
儿童文学翻译一直是翻译作品研究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儿童文学中对自然意象的描写是其重要的一部分,表达人类与自然之间的互动,引导儿童观察自然。认知语言学和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为解释译者行为提供了另一种视角,丰富了进一步解释儿童文学品翻译的方法,由于其对引导认知的关注与儿童文学的引导性不谋而合,甚至能为儿童文学作品创作本身提供参考。本文旨在运用双语语料库,从识解机制的维度解释儿童文学作品中自然意象的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