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诉举报人原告资格研究——以新行诉解释第十二条第(五)项为中心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ch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渊源于行政信访制度的投诉举报制度兼具为受害人提供救济和推进行政机关行政执法的双重功能。实践中,一方面出现了以谋取经济利益为目的反复进行投诉举报的“职业打假人”,另一方面存在着部分行政机关怠于履行投诉举报处理职责,使得投诉举报人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的情形。投诉举报人原告资格认定对于正确引导投诉举报人依法维权、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推动投诉举报制度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最高人民法院虽于2018年新行诉解释第十二条第(五)项中对投诉举报人与被诉行政行为具有“利害关系”的情形规定了“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专门要件,但对该要件的理解适用各地法院态度不同、标准不一、颇具争议。本文致力于在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对我国投诉举报行政诉讼的整体现况及法院对投诉举报人原告资格认定的态度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我国投诉举报人原告资格认定存在的问题,并通过理论分析尝试得出适宜我国实际、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投诉举报人原告资格认定模式,进而对相关制度的完善提出对策建议。同时,本文对实践中亟待解决的“职业打假人”原告资格问题也提出了解决思路。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进行论述。
  第一章为投诉举报人原告资格概述。该部分对于投诉举报、投诉举报处理行为的含义,投诉举报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特殊性进行了归纳梳理。
  第二章为我国投诉举报人原告资格的现状与问题。该部分通过规则现状和司法现况两个维度分析了投诉举报行政诉讼及其原告资格认定的现状,并得出了存在的问题。其中司法现状部分运用了实证研究方法,统计分析了大量案例。
  第三章是投诉举报人原告资格认定的前提及法理分析。该章可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投诉举报人原告资格认定的前提性问题。该部分主要讨论的是投诉举报处理的可诉性及投诉举报人原告资格审查的制度归属;第二部分为投诉举报人原告资格认定标准的专门探讨。该部分主要以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相关理论为基础,结合2018年新行诉解释的制订背景及第十二条第(五)项的规定,分析得出了投诉举报人原告资格的适宜判断模式,并提出了该模式下保护规范理论的全面引入与2018年新行诉解释第十二条第(五)项的衔接适用思路。
  第四章是我国投诉举报人原告资格制度的完善。该章主要围绕保护规范理论在投诉举报人原告资格认定中的全面引入,为我国投诉举报人原告资格制度的完善提出了相关对策。本文提出了以“三层次理论”划分保护规范理论的重点适用范围、正确处理一般法定权利与基本权利的关系界定“保护规范”范围、投诉举报领域应坚持保护规范理论的客观目的解释论等相关建议,并针对投诉举报领域的热点问题——“职业打假人”原告资格认定问题提出了类型化解决的尝试思路。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及老龄化社会的提早到来,我国原有的养老保障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政府从80年代初开始对原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决定将现收现付制的养老制度过渡为以部分积累为特征的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制度。新旧制度在转换过程中存在着巨额转制成本的问题,转制成本能否得到妥善解决,关系到新旧制度能否实苏刁l匝利过渡。以转一制成本为首的支付问题成为当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近两年,中小学生人身伤害法律救济问题在我国教育界、法学界引起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但由于其研究历史较短,我国中小学生人身伤害法律救济制度还不够完善,对其研究也是众说纷纭。本文从界定中小学生人身伤害和法律救济的概念入手,廓清学校、教师、家长之间的法律关系,分析处理中小学生人身伤害赔偿的原则与范围,试图探讨合理的中小学生人身伤害法律救济措施。  本文共有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通过研究现状说明本文的研
学位
1992年至2002年的10年间,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经历了一次重大变革。在中共中央“科教兴国”战略方针和“共建、调整、合作、合并”的原则指导下,我国先后将708所高校合并为302所多科性或综合性的高等学校,净减406所。然而,合并只是第一步,是初级阶段,合并高校的内部调整与融合才是最,重要的,它不仅是关系合并高校未来发展的重大问题,也是检验高校合并这一重大改革决策成败的关键。伴随着合并高校内部调
学位
改革开放40年,是中国不断融入全球化的40年,尤其是2001年加入WTO以来,中国加速了贸易开放。实践证明,贸易开放推动了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世界已交融成一个“地球村”,唯有坚持合作共赢才能获得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动力。随着贸易开放程度的加大和深化,产品与技术的跨国交易需要更加优化的金融服务,由此衍生出更多的金融需求,从而对一国的金融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贸易开放与金融发展存在密切联系且相互渗透,故学术
学位
在统计建模时,如果误差的方差不为常数,我们就遇到了异方差问题.异方差会导致检验失效,普通最小ニ乘法得到的参数估计量也不再是有效估计量.在计量经济学中,与异方差相关的估计和检验问题被广泛讨论.变点是产生异方差的原因之一.存在变点的数据往往需要先检测变点,然后分段构建模型.因此,本文着重研究以下两个问題:  1.高维时间序列ニ阶结构变点检测;  2.(非参数/参数)条件异方差模型估计.  在第2章中,
隐半马尔科夫模型首次被Ferguson提出并应用于语音识别,之后又被广泛应用到其他领域,比如计算科学,气候学,经济学和计算生物学等.本文主要研究隐半马尔科夫链的贝叶斯估计.  本文将隐状态也作为参数,并利用MCMC方法对参数作贝叶斯估计.对于该模型,两个隐状态和三个及以上的隐状态之间有很多不同,因此需要对它们分别进行讨论.对于两个隐状态的情况,本文讨论了观测服从泊松分布和观测服从正态分布这两种情况
在金融数据挖掘领域,波动率建模一直是研究的焦点之一。从ARCH模型到GARCH模型,用来刻画数据波动率的工具越来越丰富,这些经典模型在金融中也巳有较多的应用。然而,实际数据由于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往往具有复杂的内生结构,这也限制了经典模型的进一步应用。为此有学者进一步提出了带有MarkovSwitching的GARCH模型,通过假定数据是由具有一阶时齐马尔科夫链的隐状态所控制的GARCH模型,
学位
近年来,随着深度学习等算法技术的突破和数据信息环境的不断完善,人工智能开始进入实用阶段,能够更有效地解决许多复杂问题,成为了各个国家重点关注和发展的领域。自然语言处理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分支,其研究方法也从传统的基于统计的方法演化为各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在词向量表示、机器翻译、语音识别等任务上都取得了重要成果。  由于自然语言本身为序列结构,所以在用深度学习方法对自然语言进行建模时,通常釆用的
基于没有测量误差的数据的回归模型的理论研究已经发展了很多年,并且在实际问题当中被应用的很广泛。但是在实际问题中,由于测量误差的存在,导致我们观测到的数据的值经常是带测量误差,偏离实际值的,比如政策、技术、制度、自然条件等外部因素引起的外生变量,金融股票数据和生物基因数据等。因此许多带测量误差的回归模型被人们讨论。时间序列数据也伴随着测量误差,我们所关心的变量通常不是准确观测到的。原本符合ARMA(
学位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迅猛发展,已经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造就了世界经济史的奇迹。然而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强调要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同时保证经济的基本增长已经成为现阶段我国各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政府官员、科研学者、社会大众所关注的重点对象。十九大报告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