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混凝土复式框架抗震性能及设计方法的理论和试验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oljok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已有很多的研究,并取得了较多的成果.研究成果认为,合理设计的预应力混凝土框架完全可以在地震区应用,但对钢筋混凝土复式框架和预应力混凝土复式框架的抗震性能的研究不多.多次震害调查表明,钢筋混凝土复式框架的中柱存在出现短柱破坏的可能.随着预应力混凝土复式框架在现代工业及民用(尤其是高层)建筑中的广泛应用,它与钢筋混凝土复式框架的抗震性能有何不同,它的抗震设计方法有何特点等,都需要进行理论及试验研究.因此该文进行了以下工作:通过对钢筋混凝土复式框架和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复式框架的受力特点的分析,对于设计人员所担心的预应力混凝土复式框架的共用柱在地震作用下会产生短柱效应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分析了预应力混凝土复式框架在不同梁、柱截面尺寸大小条件下的受力特征,得出了预应力混凝土复式框架中附跨对主跨抗震性能影响较小以及合理设计的预应力混凝土复式框架不会在共用柱上产生短柱效应的结论.在结构受力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初步提出了预应力混凝土复式框架的抗震设计建议,并给出了含有柱端弯矩影响的短柱判别方法和考虑层间小梁影响的柱侧移刚度的计算方法.同时将等效抗侧刚度的计算方法用于底部剪力法和振型分解法计算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得到了比较理想的结果.柱中横向钢筋的配置,除了考虑抗剪(扭)要求外,主要考虑在大震作用下,混凝土保护层剥落后,约束混凝土强度的提高对截面承载力削弱的补偿作用,以保证截面的抗压、抗弯(弯压)强度不至于减小太多,并保证截面具有足够的曲率延性.借助于Mander提出的约束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理论,提出了满足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构件截面承载力和延性要求的约束钢筋用量的设计方法.通过两榀预应力混凝土复式框架模型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对比试验,分析了预应力混凝土复式框架的滞回特性、耗能能力、刚度退化、位移延性、出铰顺序(部位)和节点性能.按照前述方法设计的预应力混凝土复式框架模型的塑性铰基本能够按照既定的部位和顺序出现,框架具有较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避免了短柱效应的出现,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理论与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设计合理的预应力混凝土复式框架具有较好的抗震能力,可以在地震区推广.在高烈度区,中节点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柱根处的约束钢筋和纵向钢筋都要加强,并要求有很好的锚固.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铁路的建设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各个地区对资源需求量的增大,重载铁路已成为我国铁路货运的发展趋势。重载铁路轴重大、运量
论文根据模糊数学理论并结合建筑工程质量分析的特点,提出了影响建筑工程质量因素主次的Fuzzy数学模型,其分析结果为设计质量和施工质量是导致建筑工程质量的最主要因素,与实
该文阐述了三维块单元、板壳单元的有限元分析理论.以杭州铁路新客站主楼C区工程为背景,利用SAP84通用结构软件,建立了以板单元和三维梁单元为主要构成的整体结构有限元计算
列车在城区地下隧道中运行时引起的地表振动、噪声以及对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影响等问题都与隧道的理深、振动在地层中传播规律有关.作为此项研究的理论基础上,必须弄清楚隧道内
近几年来,全桥结构仿真分析这一新的技术思想已经被运用于斜拉桥、边续刚构桥、钢管混凝土拱桥及钢筋混凝土拱桥的分析计算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大跨度石拱桥自重大,施工难
近海交通工程如桥梁结构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其安全服役是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结构健康监测为评价其安全性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是桥梁结构安全服役的重要保障。冲刷磨损和
X型相贯节点是指在节点处,主管直通,两根支管切割成相贯线形状与主管直接焊接而成的节点,又称简单节点、无加劲节点或直接焊接节点。钢管结构设计中的一个难点是节点的设计,
该文主要对地基基础共同作用分析的统一计算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
该文对南宁市特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永和大桥(跨度338米)的初步设计方案进行了大规模的静力分析研究,分析了两种基本工况:(1)钢管混凝土拱桥钢管成拱时结构的变形及 应力分
该文首先编制了橡胶基础隔震建筑的非线性时程分析程序.建筑模型采用层间剪切模型,上部结构采用线弹性刚度,橡胶基础隔震系统采用双线性恢复力模型.其次对影响建筑隔震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