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遭遇灾害对海工混凝土性能影响的研究

来源 :浙江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4180572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海工建筑中,由于海洋环境中的腐蚀性离子会侵害混凝土,因此海工混凝土的耐久性就显得尤其重要。而在实际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队伍技术力量和施工设备不足,海洋环境又复杂多变,往往会使海工混凝土在早龄期就受到侵害。其中,较多出现的两种情况有:1)早龄期(如1~7天)养护不力,使正在养护中的混凝土受到了海风或海水的侵蚀;2)为了钢模具周转的需要,采用蒸汽和蒸压养护混凝土(主要制造管桩等),这种养护方式会使混凝土(具有较高SO3含量)在后期由于延迟钙矾石的生成而导致开裂破坏。现有的研究往往集中在对标准养护28天后遭遇盐害的海工混凝土力学性能的研究,以及对高温养护后砂浆延迟钙矾石生成现象的研究。本文设计了与上述两种受灾情况相近的试验过程与步骤,系统地对早期受灾海工混凝土的各项性能进行研究,客观地评价这两种侵害对海工混凝土性能的影响,为今后研制高性能海工混凝土作好应用基础研究工作。研究内容包括:1)海工混凝土在早期(1~7天)即浸泡入海水,通过试验测定其后期的抗折、抗压强度以及氯离子渗透量来确定这种灾害对混凝土耐久性能的影响。2)采用高温养护(≥95℃)早龄期补偿收缩的海工混凝土(为了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抗有害离子的侵蚀能力和抗裂能力,在海工混凝土中掺入适量膨胀剂,内含较高SO3),观察其后期体积是否稳定,内部是否会发生延迟钙矾石生成现象,以及后期海水的浸泡是否会助长钙矾石二次生成量。3)在海工混凝土中掺入矿物掺合料(矿渣微粉,内含Al2O3)后,能否起到降低盐害侵蚀或抑制延迟钙矾石生成的作用。经过试验研究发现早期遭遇海水对海工混凝土的耐久性能而言是致命的,早期高温养护对高SO3含量的海工混凝土来说后期的有害膨胀仍是致命的。但在胶材中掺入矿渣微粉(50%)和适量膨胀剂(10%左右)后极大地提高了海工混凝土的抗灾性能。本文最后对所做的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并对以后的研究提出了展望,望这些研究能为今后研制高性能海工混凝土做好应用基础的研究工作。
其他文献
桥梁风致抖振是一种常见的运动形式.在沿海台风多发地区,极值风荷载常常会引起大跨度桥梁的抖振安全问题,因此,有必要在明确工程场地风环境特点的基础上,对大跨度桥梁进行风
近些年,随着城市建设的日益发展,地下空间的需求日益增加。为此,基坑工程越来越多。同时,基坑支护设计具有很强的地域性,设计软件也纷繁复杂;为此,本文针对双排桩这种新型的
近年来,框支剪力墙结构在高层商住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底部大空间剪力墙结构转换层下方竖向抗侧刚度较上方小,有悖于传统结构层刚度从下到上逐渐减小的稳定形式,所以吸
深基坑开挖与支护及相关理论是各类建筑和地下工程面对的最主要问题之一。随着深基坑开挖越来越深,深基坑支护所需投入的费用也越来越大,这就给工程界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由
拓扑优化是结构优化设计中的研究热点。目前,多数有关拓扑优化的研究都是基于线性材料和小变形分析的,而结构一般都是非线性材料,且结构的极限及稳定分析都是大变形问题。因
地震灾害是世界上普遍存在且破坏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随着城市化程度的提高,人口密度的增大,地震对人类的危害变得越来越大。历次地震的震害表明,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
针对国内第一座上承式单肋钢管混凝土拱桥在江苏的成功修建,本文依托宁淮高速公路孙家凹分离立交桥为工程背景,对单肋钢管混凝土拱桥设计和施工的若干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系统的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是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地基处理方法,因其提高承载力的幅度大、地基变形小、造价低、周期短、无污染等特点,在华北地区上千个工程的推广应用中
钢结构工程由于自身的金属化学属性,其暴露在空气中极易与空气中的腐蚀介质发生电化学腐蚀。腐蚀会使结构发生事故的风险概率增大并威胁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在实际工程应
交错桁架结构体系是由钢框架为基础衍生的一种用于高层钢结构建筑的新型结构体系。这种结构体系在国外已有很多应用,在我国还处于研究阶段,尤其对节点构造及设计的研究文献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