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角度看文学翻译:《红楼梦》两个全英译本的比较研究

来源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g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翻译研究只是把翻译看作一种语言符号的转换,对于文化因素对翻译过程的介入不够重视。然而,由于语言、文化和翻译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随着与翻译相关的学科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从文化的角度探讨翻译问题在近年来成为翻译理论界的一个热点。在这一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就是翻译研究学派。早在这个学派创立之初,学者们就意识到要将翻译问题放到大的社会文化语境中来探讨,从而拥有了一种宽宏的文化视野。随着翻译研究学派文化意识的逐渐觉醒,在加上当代西方文化研究学术大潮的冲击,终于形成了翻译学的文化转向。巴斯奈特和勒弗维尔成为这次风潮的领军人物。他们认为翻译不是在静止的,孤立的状态下进行的,它会受到社会,政治,历史,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要对复杂的翻译活动进行研究,就要从原有的语言学模式的研究方法转向探索诸如语境,历史,传统等大的问题。在这一方面,勒弗维尔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全面地论述了文学系统内部和外部包括“意识形态”,“诗学观”,“赞助人”等众多文化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制约作用。 本文正是在这样的理论背景下,对杨宪益,戴乃迭夫妇以及霍克斯的《红楼梦》的两个全英译本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既探讨了众多文化因素,诸如社会经济状况,翻译目的,读者反映对翻译活动的影响,也阐述了对富含文化意义的词语进行翻译时常用的方法——归化和异化,并且对这两种方法在《红楼梦》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最后,作为结论,作者认为从文化的角度研究翻译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并有利于翻译研究摆脱边缘化的地位,作为独立的学科而存在。但同时,作者也认为,文化翻译观只是翻译研究的众多角度中的一个,与从其他角度进行的翻译研究有互补性,它的发展有赖于相关学科的繁荣和发展。
其他文献
在中国翻译史上,出现过四次翻译高潮,而文学翻译是在第三次翻译高潮中后期才出现的,并且大规模的小说翻译成为此次高潮的主流,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有力见证,在中国的翻译史上占有举
期刊
西方对言语行为的研究可以追溯至20世纪50年代。奥斯汀首次提出了言语行为理论并将其分为三个种类,即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其中言外行为成为了诸多学者的研究重点。继
期刊
隐喻研究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传统意义上,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法。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对隐喻本质的研究也不断深入,认知语言学家认为隐喻是人类认知的结果,是人类思维和推理的
本文依据韩礼德的语言研究模式,从元功能的角度对《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中选用的记叙文、议论文的语言特征进行了功能分析,旨在探讨系统功能语法在我国课堂语篇教学中的运用
期刊
在最近的二十年里,外语教学研究领域经历了巨大的发展和变化。一方面,以教师为中心的教法研究正逐渐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法研究,或者说,何种教法或做法才能帮助学生主动、有效
使用本构模型来模拟路面面层材料的本构关系,同时将行车荷载的作用形式视为半正弦波谱形式,通过大型通用有限元的二次开发功能,开发出在任意荷位进行循环加载的有限元子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