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候变化下外来物种入侵GIS预测模型研究

来源 :湖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s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入侵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成为了各国的经济、公共健康、农业生产力和生态完整性的重大威胁。由于入侵生物自身具有繁殖、扩散和适应能力,往往还可以利用那些土著种无法利用的资源,一旦入侵种被发现造成重大影响时,对其进行治理是极其困难的。潜在的物种入侵本质上是一个地理学问题,因此,利用遥感和GIS等地理空间技术进行外来物种入侵预测建模,预测和预防物种的入侵比控制其爆发更为可行,也更经济。本文的建模过程将分为现在—未来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建立物种入侵GIS模型,选取了豚草、毒麦、空心莲子草、凤眼莲、假高粱、飞机草、互花米草和薇甘菊8个物种作为研究物种,采用了基于Logistic逐步回归的规则集遗传算法(GARP—Genetic Algorithm of Rule-set Prediction)和主动而非随机的优化策略建立了物种入侵GIS预测模型,并通过准确性检验后得通用最优模型。第二部分建立未来气候场景下的预测模型,利用加拿大气候模型与分析中心开发的全球耦合气候模型CGCM3.1/T63,我们将当前建立的物种入侵GIS预测模型投影到了四个时间尺度(2020年、2040年、2060年和2080年)上的三个气候场景A2、A1B和B1中,得到了未来气候变化下物种入侵GIS预测模型图谱。根据模型反推证明了在物种入侵建模过程中的生态位改变问题,我们采用了激进的预测策略即出现概率大于百分之二十就认为该物种为出现。通过对单一物种的变化特征分析认为其分布在连续时间上的变化趋势具有非恒定性,而在非连续时间上有扩散、萎缩和位移(有扩散的,也有缩小的,整体有移动的趋势)的基本特征;对多物种的空间分布分析得到了入侵物种在不同气候场景下物种数量上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受气候场景的影响,整体分布均呈现扩散的趋势。
其他文献
在中学英语课堂实施分层指导和教学有诸多益处,不仅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极大提高教学效率,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中学英语课堂实施分层指导是十分有必要也是很重要的,下面我们就来做具体的研究和分析。  一、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分层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性格、爱好、知识、能力等方面难免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必须清醒认识并兼顾到学生之间存在
重庆位于我国内陆西南部、长江上游地区,自然环境复杂,同时也是我国“一带一路”陆上通道的重要节点,具有显著战略意义。五大功能区的土壤受侵蚀程度各有不同,土壤受到侵蚀的强度
我国的对外加工贸易开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与合作的日益深化,我国的加工贸易获得了较大的发展。1993开始,我国加工贸易的出口比例首次超
学位
学位
重庆市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周边围绕着秦岭、云贵高原、横断山脉及青藏高原,西部紧邻四川盆地,地形地貌复杂,低山、丘陵遍布全市,因此被称为“山城”。重庆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城市
学位
题目:如图1,在菱形ABCD中,AB=BD,点E,F分别在AB,AD上,且AE=DF.连接BF与DE相交于点G,连接CG与BD相交于点H.下列结论: ①△AED≌△DFB;②S四边形BCDG = CG2;③若AF=2DF,则BG=6GF.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  A.只有①② B.只有①③  C.只有②③ D.①②③  这是2013年中考武汉卷的第12题,也是选择题的最后一道小题(我们通常称之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