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移植足背带多属支的浅静脉解决手背可供吻合浅静脉不足问题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方法测量每位志愿者的上、下肢正常血压值,使用水银血压计将水银柱读数设定在血压值的3/4,保持1/4压力下的血流通过,使浅静脉呈过度充盈状态,在直视下和使用彩色多普勒分别测量30名25岁至30岁中国男性的双手背及双足背浅静脉血管口径,并观察血管走行特点。本文收录了自2010年8月至2011年12月,采用移植足背带多属支的浅静脉顺置端端吻合替代手背浅静脉的方法治疗手部大范围软组织缺损的病例5例,男4例,女1例,年龄21~56岁,平均35.3岁。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最小为11cm×25cm,所有病例均为股前外侧皮瓣移植单独修复或与其他组织组合移植修复。观察记录受区皮瓣外形、色泽、质地、感觉及手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30名志愿者,双上肢平均收缩压125.887±11.673mmHg,平均舒张压86.792±7.683mmHg;双下肢平均收缩压132.487±16.312mmHg,平均舒张压94.018±10.114mmHg。通过对30名志愿者(60肢)手背静脉网的观察,发现手背静脉网主要分为弓型(22肢)和网型(38肢)两种,弓型左侧14例,右侧8例,网型左侧16例,右侧22例。足背静脉网在足背远端呈弓型,最凸处多位于跖骨头连线处。在足背中部有较细的浅静脉与远端的静脉弓和近端的大、小隐静脉相交通,形成交错融汇的静脉网。两种测量方法的结果都显示了手、足背浅静脉血管管径从远端向近端增大的趋势;并且足背前半部浅静脉与腕部头静脉、贵要静脉之间的血管口径差异及小隐静脉与腕部头静脉的血管口径之间差异较大(>1/3直径),因此足背前半部浅静脉不宜与头静脉或贵要静脉直接行端端吻合,小隐静脉亦不宜与头静脉直接行端端吻合。术后效果较满意,随访3~13个月,平均9.6个月,移植组织全部成活,伤口I期愈合,供区均无感染发生,1例移植组织发生静脉危象,经二次手术探查处理后顺利成活。受区移植组织质地柔软,弹性好,色泽与邻近皮肤基本一致,感觉恢复可,大部分外观臃肿,择期行整形手术治疗。结论足背带多属支的浅静脉移植治疗方法应用灵活,允许组织组合移植的成活,是解决手部大范围软组织缺损可供吻合浅静脉不足的较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