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沈从文的乡土小说在中国文坛独树一帜,他笔下的乡下人是湘西人民,他的“乡下人”是一种对湘西人民的歌咏和关注,也是对自己身份的认同。他时常称呼自己是乡下人,在文学作品中他以乡下人的叙事视角关注湘西原始文明和现代文明的冲突,创造出著名的湘西世界。他的湘西小说中,写出了湘西地方的风俗民情,写出了他们的性格、容貌、喜怒哀乐,他的作品不能看作是单纯的地域文学,应该是关乎人性、人类的文学创作。他所宣扬的是人类一种美好生活的理想模式,并寄托了自己的生命理想和对湘西世界的一份深爱。其中,尤以《边城》为代表。《边城》在沈从文的作品中像一首诗,笔调优美抒情最为读者所喜欢。人们或羡慕边远地域自然的生活方式,或惊叹翠翠的美丽纯真。然而,只有我们走进沈从文,才有可能真正了解他创作《边城》的目的。《边城》创作于1934年。当他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时,发现湘西已没有过往的朴实风貌,湘西在变化动态的历史中正走向一个新与旧的冲突与并容的文化局面。他敏锐地感到剧烈的社会变动给中国各地域、各阶层人民带来的震动与影响,这些变化使他联想到当时中国的现状,并对民族的历史、现状、未来进行了深层次的严肃思考,他企图用文字来唤起人民的觉醒,以巨大的勇气来探究我们这个民族的悲剧和生存发展的出路,重造民族品德。这是他创作《边城》的首要目的,也是这篇论文要研究的一个方向。沈从文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在老船夫的身上,我们可见勤劳朴实、坚韧刚强的传统的中华民族道德;在船总顺顺、杨马兵身上,我们可见急公好义、悲天悯人的楚人游侠之风范;傩送兄弟是真诚善良的化身;单纯美丽、对爱情忠贞不渝、对工作一丝不苟的翠翠是沈从文极力赞扬歌颂的形象。沈从文还歌颂了多种关系,譬如:长幼关系、平辈关系、男女关系、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等等,在这些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清晰看到《边城》乡土情结和精神主脉;《边城》的艺术风采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沈从文用他凝练冷静的叙事模式,简单生动的心理描写,穿越雅俗的语言以及平和淡远的美学风貌为读者展示了整个故事的起起落落。本论文将根据上面内容作一个简单的论述,以图给《边城》的研读提供一个新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