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粒度对牛粪好氧堆肥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xixi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以牛粪为试验材料,进行了牛粪和不同粒度的玉米秸秆混合好氧堆肥的试验研究。试验的目的是:通过对牛粪与不同粒度的玉米秸秆混合好氧堆肥过程的研究,探讨牛粪堆肥时各种参数的变化规律,并通过对各参数的比较,探讨适合牛粪堆肥的秸秆粒度,为牛粪的堆肥化处理以及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分为三个处理,处理1的秸秆用铡刀铡成长度约为3cm的小段:处理2的秸秆用铡刀铡成长度约为1cm的小段;处理3的秸秆用秸秆揉碎机将秸秆揉碎,呈细丝状。将3种不同粒度的秸秆与牛粪均配制成C/N比为27:1,含水率为65%的堆肥原料。试验采用静态强制通风堆肥箱系统,将牛粪与三种不同粒度的秸秆调理剂混合均匀后装入堆肥箱中,采用时间—温度控制系统控制通风。在堆肥开始后的第0、3、7、14、21、28和35d分别取样检测了堆料的含水率、pH值、有机质、总碳、总氮、粪大肠菌值、蛔虫卵死亡率、种子发芽指数等指标,并在试验过程中记录堆体的温度和氧气浓度的变化情况。本次试验得到如下结果:(1)堆肥第35d试验结束时,处理3堆料颜色变为黑褐色,处理1和处理2堆料颜色变为褐色,堆料的臭味全部消失,堆体内有白色的菌丝;(2)处理3堆肥时达到50℃的时间为19h,高温维持时间为13d;处理1达到50℃的时间为22h,高温维持时间为7d;处理2达到50℃的时间为18h,高温维持时间为9d;(3)三个处理的耗氧速率的变化与温度变化基本一致,均为中部的耗氧速率最大,其次是上部,下部的最低。且处理3中部耗氧速率大于其他二组堆体中部耗氧速率;(4)堆肥过程中,各试验组的含水率均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5)各试验组的碳氮比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堆肥结束时由初始的27:1降至11.90:1~12.96:1;(6)各试验组的pH值表现为先升高再下降的趋势,堆肥结束时,各组的pH值基本上相近;(7)试验结束时,各组种子发芽指数均达到80%以上;(8)三个处理的粪大肠菌值和蛔虫卵死亡率均在第7d达到无害化卫生标准。通过本次试验初步得出以下结论:(1)三种粒度不同的秸秆与牛粪在适当条件下堆肥,温度在50℃以上都能维持5~7天,T值均小于0.6,粪大肠菌值和蛔虫卵死亡率都能够达到国家《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的规定,说明三组处理均达到腐熟。(2)用揉碎机揉碎的秸秆作为调理剂,最先进入高温期,高温期可维持13天;堆体中部的耗氧速率最大,明显高于其他二组处理;含水率下降最多,堆肥结束时含水率为40.7%,说明揉碎的秸秆堆肥效果好于其他二组处理。(3)在堆制到第28天时,揉碎秸秆的T值就达到0.55,而其他二个处理T值大于0.6;与其他二个处理比较,GI值最先达到80%,说明揉碎的秸秆不但腐熟效果好,而且在第28天就已经达到腐熟标准,缩短了腐熟时间。
其他文献
计算机人脸识别是目前一个非常活跃的研究课题,在信息安全、刑事侦破、出入口控制等领域呈现了广泛的应用前景。支持向量机是一种全新的机器学习方法,其出色的学习性能和泛化
<正>吸痰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常规将吸引管连接玻璃接头吸痰,用毕将玻璃接头置入玻璃空瓶,此种放置方式存在着玻璃接头易脱落、破碎等问题。为此我们改进了吸痰管接头
农家书屋作为一项文化惠民工程,有助于农村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然而当前存在难以持续发展的问题。通过对农家书屋国家政策的解读,并就安康市农家书屋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
在轻烃回收装置中不同来源的原料气如何稳定地进入下游系统对装置平稳安全操作有着重要意义 ,而普遍使用的往复式压缩机又对其原料进气有着较严格的压力范围和持液量的要求。
目的探讨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与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性以及对急性心肌梗死的鉴别意义。方法 2012年1—11月选择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00例作为
本研究以超级杂交早稻陆两优996及其亲本996、陆18S和对照金优402及其亲本R402、金23A为材料,对其产量、产量构成及早发性、叶面积指数(LAI)、干物质积累、叶绿素含量、光合速
伴随自然环境的加剧恶化和公众环保意识的逐步提高,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万众瞩目的焦点,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城市的浪潮正在世界范围内兴起。顺应这股“绿色潮流”,许多
茶皂素是山茶科植物含有的一类天然糖甙化合物,可广泛应用于日化、医药、食品、建材、农药等行业。但目前茶皂素生产中存在成本高、工艺水污染环境、产品纯度低等问题,致使皂素
我国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自从1981年我国恢复在世界银行的席位,1992年以来已成为世行最大的借款国。农业发展是世界银行资助项目的重点领域,1981年至今,世行在华已实施了约60个项
就业问题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实现充分就业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小康社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关键举措。对于我国这样人口众多,尤其是农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