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系统与环境模型在黄河三角洲湿地研究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fengi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具有中国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研究这一区域的海陆交互作用规律及其对湿地演变的影响,对湿地保护与生态农业开发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用意义.该文综合运用GIS、环境建模与遥感技术,分析近代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旨在揭示影响湿地环境变化的制约因素及湿地演变机理,以便更好的为湿地保护和农业发展提供决策支持.该文工作主要在以下几方面:(1)根据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的植被类型,将该区湿地划分为灌丛疏林湿地、草甸湿地、沼泽湿地、河流湿地和滨海湿地等五大类,并分别统计了各类的面积.运用遥感手段监测黄河口湿地景观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湿地植被与生态系统沿黄河呈轴对称分布,距黄河由远而近的规律性分布与由海向内陆的分布一致,依次是潮滩、翅碱蓬、树柳、芦苇、草地(獐茅、白茅)和林地;(2)运用GIS空间叠加手段,分析黄河三角洲土壤类型、土壤含盐量、地貌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植被类型)两两之间的关系;(3)通过多相遥感数据分析黄河三角洲湿地面积的变化;(4)运用"比降-距离-面积"方法预测未来10余年新增湿地面积;(5)提出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动态管理的有关措施.
其他文献
该文以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历史沿革为主题,探讨了内蒙古地区历史时期土地利用变化的农牧交错带推移模式、土地利用演变特点、土地利用变化时空分异及驱动因子.论文
该文主要研究利用计算机系统来辅助区域可持续发展决策的理论方法和以福建省为对象的实例研究.该文首先研究了辅助决策和辅助区域可持续发展决策的理论和方法.决策问题是一定
人口与环境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两大核心问题,它们不同时期的空间特征和人地相互关系直接体同着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和生产力水平.该文在编制《中国人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地图集》
该文研究认为:新疆草原文化是西域文化的一部分,是古代新疆草原地区的游牧民族创造的一种游牧文化.它的活动范围主要在新疆天山山脉以北,阿尔泰山脉以南的广大北疆地区,该文
由此新城市发展格局产生了理论与实证上的挑战,理论上而言,迫切需要一种新的城市发展理论来解释城市的新增长现象,世界城市之间的互动与城市网络化,信息在城市发展中的特殊作
该文通过对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分析,借助于前人关于人口老龄化的社会学研究理论,并借鉴国外经验,探讨了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及发展趋势,提出了在新形势下的城市规划建设的目标
荒漠化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和亚湿润的干旱地区由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土地退化.荒漠化土地不断扩展,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
塔里木盆地南部沙漠边缘属于典型的干旱区内陆盆地生态脆弱带和地下水脆弱带,地下水既具开发潜力,又与生态环境关系十分密切,是开展地下水脆弱性及其在脆弱生态环境中作用研
该文提出并设计的基于WWW的时空分布式协同空间决策系统(TSD-CSDM)是一个以数据为中心,基于最新的分布式数据库技术、WWW网络技术和网络GIS技术,集成多准则评估模型(MCE),支
基准地价评估是土地管理门市部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该论文在总结广州市基准地价评估实践的基础上,对基准地价的概念、内涵做了分析,并提出了对基准地价内涵合理界定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