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目标数字相控阵天线中波束合成及阵列校正技术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tx0012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国防建设的需求,多目标相控阵天线技术作为阵列天线技术的重要内容,已逐步得到发展,其应用已扩展到卫星通信、机间数据链通信等领域。多波束天线技术,其处理的信号在较宽的频带内包含了多个子带,每个子带对应一个波束,其所占用的总带宽远大于传统的单波束天线。在这样的情况下,实现多目标波束合成,需要对信道化方法进行改进。下变频是信道化的主要工作,传统的数字下变频技术通常只能针对单个波束做处理,无法处理这种含有多个目标的宽带信号。阵列通道总存在幅相误差,使得通道间幅相特性不一致,即通道失配。这种幅相特性不一致,严重时会使整个阵列性能急剧恶化。因此,波束合成前需要对阵列幅相误差做校正处理。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包括:(1)基于平面阵模型,分析了相控阵基本原理,推导了相控阵方向图、阵列增益等表达式。(2)研究了宽带数字下变频技术,重点讨论最小公倍数结构和混频器后置结构,将实信号正交变换和下变频结合在一起处理,既降低了系统复杂度,也降低了FPGA的资源消耗和工作速率。(3)研究了多目标数字相控阵天线技术。将多相滤波、混频器后置结构等高速数据处理方法创造性的应用到多目标宽带数字相控阵天线中。设计了一个8×8的64阵元多目标数字相控阵天线,将三倍抽取应用于多相结构的低通滤波器,实现了由三个波束组成的数字中频信号的下变频,并通过加权得到了波束合成结果,提高了阵列输出信噪比。利用Xilinx软件平台Vivado完成了多目标数字相控阵天线接收模块算法的硬件语言编写,使用开发软件自带仿真器进行了行为级仿真。(4)针对阵列天线的通道幅相特性不一致问题,分析了基于最小二乘拟合的传统频域通道均衡方法,其滤波器系数为复数,并且均衡性能差。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一种仅对信号带宽内的幅相误差进行拟合的改进方法,其获得的校正滤波器为实系数。通过增加一个前置带通滤波器,保证带外噪声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最后,通过仿真分析了两种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其他文献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IP技术成为一种普遍存在于各领域的技术,由此带动了以IP为基础的多种应用的出现,视频会议系统就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应用。   视频会议系统出现于20 世纪60年
随着光传输技术的不断发展,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已经成为下一代光网络的关键技术之一。基于网状网的ASON技术引入了控制平面,以提供资源动态分配和连接自动建立功能,能适应
在科技不断进步、信息获取方式多样化的今天,人们对于安全可靠的身份识别产品具有极大的需求。高可行性和高可靠性的指纹识别技术不仅方便实用,目前在国内外也是最流行、使用
数字水印作为一种新兴的多媒体信息知识产权保护技术,日益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但是,到目前为止,数字水印仍是一种尚未成熟的技术,如何提高水印算法在不同环境下的实用性己
光纤传像元件属于一种精密光学仪器。目前,光纤传像元件缺陷检测一般都是由人工来完成的,其效率低下、误差大并且成本高等。而在研究光纤传像元件的智能检测这一方向上国内开展的还相对较少。在现有研究基础之上,本文搭建了一套光纤传像元件检测系统对常见的斑点、鸡丝和暗影这三种缺陷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采用合适的算法实现了对它们的分割和识别,最后利用这套光纤传像元件缺陷检测系统完成对光纤传像元件的质量检测分析。本文的
拥塞控制和服务质量这两个研究课题是紧密相关的,对网络进行有效的拥塞控制是提供有保证的网络服务质量的基础。基于端到端的TCP拥塞控制算法无法有效利用网络传输信息进行有
作为一种智能的频谱共享技术,认知无线电能够显著地提高频谱使用率。其中,频谱感知技术是实现认知无线电的关键技术之一。论文第二章对频谱感知技术的分类进行了介绍。认知无
带内全双工(IBFD)通信利用自干扰消除(SIC)技术能实现同时同频发射和接收,理论上可将频谱效率提高一倍。协作通信(CC)利用中继节点协作,能通过接力传输扩展覆盖范围,消除覆盖
随着移动网络用户数目的持续增长,以及用户个人流量需求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运营商面临着井喷式流量需求带来的挑战。虽然目前授权频段的蜂窝系统具有较高的频谱效率,但是
随着有线电视由模拟向数字的转变,国家三网融合的大力推行,广电运营商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构建广电的IPTV是他们的必经之路。本文提出的IP-QAM是一种解决广电IPTV的方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