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压缩转发协议的全双工无线中继网络性能分析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choof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带内全双工(IBFD)通信利用自干扰消除(SIC)技术能实现同时同频发射和接收,理论上可将频谱效率提高一倍。协作通信(CC)利用中继节点协作,能通过接力传输扩展覆盖范围,消除覆盖盲点、盲区,提高通信可靠性。将全双工通信与协作通信结合构建基于全双工通信的无线中继网络,不仅能发挥无线协作通信的技术优势,还能利用通信节点具有的全双工通信能力提高协作转发时效,降低端到端传输时延。但在全双工无线中继网络中,中继节点同时同频接收和转发信号,不可避免会存在残留自干扰(RSI),不同中继转发协议的性能与半双工无线中继网络有很大不同。本文针对全双工无线中继网络,分析和研究两跳中继和多跳中继下中继节点基于压缩转发(CF)协议的性能,主要研究内容和取得的研究成果如下:1)研究CF协议下全双工两跳中继网络的中断性能,首先建立全双工两跳中继网络的信道模型和信号模型,然后推导系统中断概率表达式,最后对中断性能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源节点和中继节点发射功率对系统中断概率有重要影响,随着发射功率的增大,系统中断概率呈下降趋势,但当发射功率增大到一定值后,系统中断概率下降趋缓;传输速率对系统中断概率也会产生影响,由于CF协议会引入量化噪声,当传输速率较小时,半双工方式略优于全双工方式,但随着传输速率的增加,全双工的优势逐渐体现;在相同传输速率下,CF协议下的系统中断性能次于SDF协议,但由于CF协议获得了分集增益,其中断性能优于DF协议。此外,R-D链路信道增益也会影响系统中断概率,但全双工方式始终优于半双工方式。2)研究CF协议下全双工多跳中继网络的中断性能,首先建立全双工多跳中继网络的信道模型和信号模型,然后推导系统中断概率表达式,最后对中断性能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信噪比对系统中断概率有重要影响,随着信噪比的增加,系统中断概率呈下降趋势,但当信噪比增加到一定值后,系统中断概率下降趋缓;在CF协议下,中继数一定时,随着信噪比增加,全双工的中断性能始终优于半双工。此外,由于在不同信噪比下,由于中继节点的总干扰以及路径损耗对性能的影响不同,因此,为了获得最小中断概率,应首先确定最优中继数量。
其他文献
在IP网络承载的业务越来越丰富的背景下,IP核心网的规划和优化显得越发重要。本文从实际的网络规划和优化入手,研究在IP核心网具有重要地位的BGP的规划和优化的方法。BGP是当
在无线通信中,信号传输的多径衰落效应始是影响数据传输速率和服务质量的重要原因。分集则是有效对抗衰落的技术,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移动端对体积、质量和功耗的要求,很难
将实验产生的纠缠光子对分成两路,若在其中一支中放置物体,通过记录两条光路的符合计数,则可在另一支光路中得到了物体的清晰像,这种成像技术称为关联成像(correlated imaging)或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IP技术成为一种普遍存在于各领域的技术,由此带动了以IP为基础的多种应用的出现,视频会议系统就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应用。   视频会议系统出现于20 世纪60年
随着光传输技术的不断发展,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已经成为下一代光网络的关键技术之一。基于网状网的ASON技术引入了控制平面,以提供资源动态分配和连接自动建立功能,能适应
在科技不断进步、信息获取方式多样化的今天,人们对于安全可靠的身份识别产品具有极大的需求。高可行性和高可靠性的指纹识别技术不仅方便实用,目前在国内外也是最流行、使用
数字水印作为一种新兴的多媒体信息知识产权保护技术,日益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但是,到目前为止,数字水印仍是一种尚未成熟的技术,如何提高水印算法在不同环境下的实用性己
光纤传像元件属于一种精密光学仪器。目前,光纤传像元件缺陷检测一般都是由人工来完成的,其效率低下、误差大并且成本高等。而在研究光纤传像元件的智能检测这一方向上国内开展的还相对较少。在现有研究基础之上,本文搭建了一套光纤传像元件检测系统对常见的斑点、鸡丝和暗影这三种缺陷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采用合适的算法实现了对它们的分割和识别,最后利用这套光纤传像元件缺陷检测系统完成对光纤传像元件的质量检测分析。本文的
拥塞控制和服务质量这两个研究课题是紧密相关的,对网络进行有效的拥塞控制是提供有保证的网络服务质量的基础。基于端到端的TCP拥塞控制算法无法有效利用网络传输信息进行有
作为一种智能的频谱共享技术,认知无线电能够显著地提高频谱使用率。其中,频谱感知技术是实现认知无线电的关键技术之一。论文第二章对频谱感知技术的分类进行了介绍。认知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