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渝东南地区作为重要的页岩气勘探开发地,奥陶系五峰组与志留系龙马溪组地层中富有机质泥页岩非常发育,为页岩气成藏提供了物质基础。研究渝东南地区构造发育特征、演化规律、页岩气地质特征及构造特征对页岩气富集的控制,对进一步开展页岩气勘探开发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主要以板块构造理论为指导,在充分研究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基础上,运用传统地质调查方法,配合构造分析、软件模拟等实验技术,对渝东南地区主要地质构造几何学特征、运动学特征及其形成机制展开了全面研究,并探讨了地质构造特征对页岩气富集的影响,主要获得了如下几点认识:(1)渝东南地区主要指齐岳山断裂以东所在的湘鄂西断褶带中南段。区域目的层主要经历了加里东期、海西期、印支期、燕山期、喜马拉雅期等多期构造旋回影响。(2)渝东南地区发育有齐岳山背斜等近23条大型褶曲构造,多数呈NE-NNE向线性展布;发育有齐岳山断裂等17条大型断裂,各断裂系统内小断裂展布规律不一;地表节理走向主要以NE向、NEE向、NW向和近NS向为优选方位。(3)渝东南地区构造在空间展布上存在较大的差异。自中生代以来构造演化史可分为四个阶段:印支早期隆升、印支晚期-燕山早期NW-SE向挤压、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早期近NNW-SSE向挤压和喜马拉雅晚期NE-SW向挤压。青藏高原运动及雪峰山隆升均对渝东南地区主体构造的形成起着决定性控制作用。(4)渝东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地层底界埋深分布在0~4500m,五峰组-龙马溪组第一亚段厚度介于0~40m,全区有机质含量介于0.200%~6.703%,平均2.850%,Ro为2.21%~3.30%。目的层自沉积以来主要经历了五个期次的沉积埋藏阶段,有机质热演化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5)相较于焦石坝地区而言,渝东南绝大多数地区构造运动强烈,断裂构造极为发育且存在反转期,地层抬升剧烈,目的层系埋藏较浅甚至出露地表,整体保存条件较差,仅在变形程度低,断裂发育较少的地区有可能形成气藏。本文共圈定出9个页岩气富集区,其中一级富集区6个,面积共2358.08km2,次级富集区3个,面积共168.12 k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