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东南地区构造特征及其对页岩气富集的影响

来源 :中国矿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feg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渝东南地区作为重要的页岩气勘探开发地,奥陶系五峰组与志留系龙马溪组地层中富有机质泥页岩非常发育,为页岩气成藏提供了物质基础。研究渝东南地区构造发育特征、演化规律、页岩气地质特征及构造特征对页岩气富集的控制,对进一步开展页岩气勘探开发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主要以板块构造理论为指导,在充分研究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基础上,运用传统地质调查方法,配合构造分析、软件模拟等实验技术,对渝东南地区主要地质构造几何学特征、运动学特征及其形成机制展开了全面研究,并探讨了地质构造特征对页岩气富集的影响,主要获得了如下几点认识:(1)渝东南地区主要指齐岳山断裂以东所在的湘鄂西断褶带中南段。区域目的层主要经历了加里东期、海西期、印支期、燕山期、喜马拉雅期等多期构造旋回影响。(2)渝东南地区发育有齐岳山背斜等近23条大型褶曲构造,多数呈NE-NNE向线性展布;发育有齐岳山断裂等17条大型断裂,各断裂系统内小断裂展布规律不一;地表节理走向主要以NE向、NEE向、NW向和近NS向为优选方位。(3)渝东南地区构造在空间展布上存在较大的差异。自中生代以来构造演化史可分为四个阶段:印支早期隆升、印支晚期-燕山早期NW-SE向挤压、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早期近NNW-SSE向挤压和喜马拉雅晚期NE-SW向挤压。青藏高原运动及雪峰山隆升均对渝东南地区主体构造的形成起着决定性控制作用。(4)渝东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地层底界埋深分布在0~4500m,五峰组-龙马溪组第一亚段厚度介于0~40m,全区有机质含量介于0.200%~6.703%,平均2.850%,Ro为2.21%~3.30%。目的层自沉积以来主要经历了五个期次的沉积埋藏阶段,有机质热演化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5)相较于焦石坝地区而言,渝东南绝大多数地区构造运动强烈,断裂构造极为发育且存在反转期,地层抬升剧烈,目的层系埋藏较浅甚至出露地表,整体保存条件较差,仅在变形程度低,断裂发育较少的地区有可能形成气藏。本文共圈定出9个页岩气富集区,其中一级富集区6个,面积共2358.08km2,次级富集区3个,面积共168.12 km2。
其他文献
针对安塞油田谭家营油区的油藏地质及其开发特点,论文在综合分析油藏的地质、测井、储层岩石学分析化验和油田开发动态监测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地质综合分析技术、油藏三维建模
谢通门地区面积大,矿产种类多,用常规的地质工作方法来进行矿产勘查不仅成本高,而且效率低。随着计算机、遥感(R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遥感机助解译、矿化
车镇凹陷沙二段处于断坳转换期,湖底平坦,坡度平缓,水体非常浅,发育大面积的滨浅湖砂体,是车镇凹陷增储上产的重要目标。综合利用钻井、测井、地震等相关资料,在层序地层学、
砂岩型铜矿床是分布较广的一类铜矿床,是国内外重要的铜矿之一。我国的砂岩型铜矿主要分布在南方的中新生代陆相盆地及北祁连加里东地槽褶皱带中。腰岘子砂岩型铜(银)矿床位
Si是地球上丰度第二高的元素,Si-0四面体也是整个硅酸盐(Bulk Silicate Earth)地球的骨架。变质岩(副)矿物中Si的含量和结构的变化是一种示踪高温-高压环境的有效手段。碰撞造山
本文在矿井地质资料系统收集、整理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分析、矿井构造特征分析、构造煤宏微观变形特征观测和煤体结构的测井曲线解译,深入进行了宿东矿区构
八面河地区位于东营凹陷南斜坡东段,是东营凹陷油气比较富集的区带之一,沙河街组是主要含油层系。近年来随着油气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该地区逐步进入隐蔽油气藏勘探开发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