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砂岩型铜矿床是分布较广的一类铜矿床,是国内外重要的铜矿之一。我国的砂岩型铜矿主要分布在南方的中新生代陆相盆地及北祁连加里东地槽褶皱带中。腰岘子砂岩型铜(银)矿床位于北祁连褶皱系—走廊过渡带之东北端北缘山前凹陷带,香山隆起与卫宁盆地的临界位置。本文通过对腰岘子铜(银)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及区域地质背景等方面的研究,主要取得以下认识:(1)对腰岘子铜(银)矿矿石矿物、结构构造、岩相古地理以及成矿期、成矿阶段的系统研究,并与国内外典型砂岩型铜矿进行对比,提出腰岘子铜(银)矿床为陆相砂岩型铜(银)矿床,沉积—改造成因。(2)研究显示,该矿床伴生组分中Ag、Mo元素相对富集,且银的分布与铜的富集规律相一致,银可以作为腰岘子矿床的有用伴生矿产。(3)总结了区域构造对矿源层、矿区地层的控制以及褶皱构造对矿体产出和分布的控制规律,探讨了腰岘子铜(银)矿床的构造控制作用。(4)提出腰岘子铜(银)矿床经历了沉积作用期→成岩作用期→成岩后富集期→构造改造期→表生改造期五个成矿期。(5)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本文工作,总结了腰岘子铜(银)矿床的矿化富集规律,提出了地层及岩性控矿、构造控矿和岩相古地理控矿三种主要控制因素。(6)初步建立了腰岘子砂岩型铜(银)矿床的成矿模式,提出了宁南香山地区砂岩型铜矿床的找矿标志,为香山地区找寻类似铜矿床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