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不同版本的TNM分期系统中,癌结节(Tumor deposit,TD)的定义及其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患者预后中的意义一直存在争议。此外,关于TD数目的预后价值的研究较少,且TD的数目在TD 阳性的Ⅲ期CRC患者中的预后价值尚不完全清楚。另外,TD在Ⅲ期CRC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资料与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 2012年5月至2017年4月山东省千佛山医院胃肠外科行根治性手术并经术后病理证实为Ⅲ期的CR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所收集的资料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情况、饮酒情况、合并的慢性疾病(包括高血压病、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及肝炎)、便血、术前的血清学肿瘤指标(癌胚抗原CEA:正常值范围为0-5.Ong/ml;糖链抗原CA-199:正常值范围为0-37U/ml)、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吻合方式)、围手术期输血情况、预防性造瘘情况、术后并发症(吻合口瘘、出血、肠梗阻及切口感染)、肿瘤的位置、肿瘤的大小、肿瘤的浸润深度(T分期)、淋巴结受累情况(N分期)及TNM分期(根据第8版AJCC/TNM分期系统)、TD状态、TD的数目、周围神经侵犯、脉管浸润、转移淋巴结数目、总的淋巴结检出数目、淋巴结阳性率及术后放化疗的情况等。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进行随访,随访开始时间为患者接受根治性手术的日期,随访结束日期为2019年5月20日。本研究中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应用Kaplan-Meier方法绘制患者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时间的差异,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因素曲线(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寻找显著影响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TD数目的界值,并根据该界值将TD阳性CRC患者进一步分为TD数目≥3个组和TD<3个组,进而分析两组患者预后之间的差异及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35名Ⅲ期CRC患者。所有患者中,共44例(18.7%)伴有TD,其中,TD数目≥3个的患者有20例,TD<3个的患者有24例。所有患者术后随访2年出现局部复发者有15例;术后随访2年出现远处转移者有49例。统计学分析显示,TD阳性状态与患者局部复发具有相关性(P<0.001),而与其他各项临床病理因素之间无相关性。此外,与TD阴性患者相比,TD阳性患者2年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显著降低(92.9%vs.79.5%,P=0.004),2 年无病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显著降低(77.9%vs.63.6%,P=0.027)。此外,TD阳性状态被确定为影响患者2年OS(HR=3.749,95%CI=1.596-8.806,P=0.002)和 2年DFS(HR=1.924,95%CI=1.076-3.442,P=0.027)的独立危险因素。此外,ROC曲线分析显示3个TD为判断Ⅲ期CRC患者不良预后的界值(2年OS和DFS的AUC分别为0.802与0.827)。TD≥3个的患者2年OS和DFS明显短于TD<3个的患者(2年OS:95.8%vs.60.0%,P=0.004;2年DFS:87.5%vs.35.0%,P<0.001)。根据上述界值将TD阳性患者进一步分组后,对这两个组的临床病理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发现TD≥3个与肿瘤分化程度(P=0.007)、N分期(P=0.001)、局部复发(P=0.025)、术后远处转移(P=0.036)这几项临床病理因素存在相关性。并且经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 TD≥3(HR=6.354,95%CI=1.743-23.161,P=0.005)是 TD阳性患者DFS的唯一独立危险因素。结论TD阳性状态与Ⅲ期CRC患者的局部复发有关,这提示伴有TD的Ⅲ期CRC患者的预后不良。此外,TD数目≥3个可能是预测TD阳性的Ⅲ期CRC患者不良预后的潜在危险因素。但是,这些结果还需要更大样本的前瞻性研究来进一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