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网项目开发的合作风险及防范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d9652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电网是最有效的分散式能源系统,是智能电网的实现形式之一,它不仅可以利用绿色可再生能源发电减少环境污染,还可以通过备用容量等辅助服务提高电网的可靠性与稳定性,以及满足传统电网无法顾及的非均衡增长的能源需求。微电网稀释了传统大电网的垄断,在电力市场中引入了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微电网采用合作模式开发,根据“不完全合约”理论,任何貌似完美的合作都存在合作伙伴背叛的“陷阱”,再加上微电网资产专用性高,项目建设具有特殊性,所以项目开发存在巨大的合作风险。研究风险发生机制,建立合作风险防范是微电网项目开发必不可少的条件。本文主要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和交易成本经济学研究微电网项目开发中的合作风险及防范。首先,通过文献的综合分析,对国内外微电网项目开发的研究成果以及与之相关的理论研究进行总结;其次,通过项目实地调研、访谈和理论分析归纳出微电网规划立项、开发建设、运营维护三个阶段的利益相关者及诉求,在此基础上讨论合作开发的风险发生机制;再次,通过双层规划模型探讨微电网规划立项阶段合作风险的防范;从此,使用三方合作博弈讨论开发建设阶段合作风险的防范;最后,运用双层规划模型研究微电网运营维护阶段合作风险的防范。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及创新点有:(1)建立了微电网在规划立项、开发建设、运营维护三个阶段典型的利益相关者关系模式,这不同于常规的利益相关者分析思路,具有较大的理论创新。规划立项阶段,微电网投资商和电网公司对项目的开发起主导和决策作用。电网公司担心微电网抢占其垄断的电力市场而不愿意合作,微电网投资商则要在垄断的市场环境中找到项目生存的空间,它们是领导与跟随的竞争关系;开发建设阶段,微电网投资商、电网公司和用户参与项目的决策,起主导作用。电网公司拥有微电网并网和上网电价的决定权。微电网投资商拥有项目所有权和建设权。用户依法要求享有稳定电力使用权。电网公司、投资商、用户是利益妥协下的合作关系;运营维护阶段,电网公司、微电网运营商参与运营决策,政府制定环境保护政策、电网公司调度电力、运营商拥有项目运营权、用户依法享有电力使用权。电网公司和运营商是政府环境政策约束下的领导与跟随关系。(2)建立了微电网规划最优和电网公司可靠性最优的双层规划模型,将电气工程、数学模型和管理科学等手段相结合,从微电网的技术系统出发研究其社会系统,这是一大创新。研究发现:微电网规划立项阶段主要的合作风险是电网公司对电力市场的垄断、投资商的机会主义和搭便车,以及电网公司和投资商联合对用户敲竹杠的行为。为了防范风险,将微电网的储能系统作为电网公司的备用容量进行综合调度,提高整个电网可靠性,加强双方的合作,减少风险。以此思路,提出了微电网投资最优作为上层领导问题,电网公司可靠性最优作为下层跟随问题的双层规划模型。双层规划模型可以在不伤害一层利益的同时满足另一层利益最大化,加强了双方合作的紧密程度。(3)建立了电网公司、投资商、用户三方合作博弈模型,将用户的消费者剩余作为合作联盟的收益计算,开发建设中贯彻用户参与的精神,重视需求侧话语权是本文学术思想的创新。对我国部分微电网项目实地调研后发现:开发建设阶段电网公司和投资商可能会因为“上网”问题讨价还价,进行敲竹杠;投资商可能会在建设过程中偷工减料,产生道德风险;微电网投资商和电网公司也可能联合抬高建设成本转嫁给用户。合作中收益分配不均会导致风险加大。为了防范风险,构建电网公司、微电网投资商、用户三方合作博弈,分配合作收益,并根据电网公司和微电网的开发建设成本,制定政府的经济激励机制和电价监管,保护电力市场的有效性。(4)建立社会福利最大化和微电网运营最优双层规划模型,将碳排放政策考虑进来研究微电网项目的环境价值,是一个显著的创新研究。研究发现:微电网运营维护阶段的合作风险是运营商骗取可再生能源补贴的道德风险行为、对用户采取降低电力供应服务质量的委托代理行为。运营商一味地追求自身利益会产生合作风险,影响社会福利和项目开发绩效。为了防范合作风险,将社会福利和电网最优调度作为上层领导问题,微电网最优运营作为下层跟随问题建立双层规划模型,迫使微电网运营商在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规范下,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赚取合理的利润。本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具体体现如下:(1)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交易成本经济学、资源基础理论和社会技术系统学派建立了微电网项目开发合作风险的理论成果;(2)建立了微电网规划立项阶段,微电网投资商与电网公司的合作风险防范模型,为其他高新技术项目投资的合作风险问题提供理论参考;(3)建立了微电网开发建设时期,电网公司、微电网投资商、用户三方合作的博弈模型,为其他多个利益相关者参与的工程类项目建设提供合作风险防范的理论依据;(4)建立了微电网项目运营维护合作风险防范的双层规划模型,为其他类似的具有两个层次系统的规划和管理问题提供研究借鉴。本文也具备很强的应用和现实意义,具体表现如下:(1)建立了微电网项目合作开发的合作风险防范机制;(2)为我国微电网项目开发时,微电网投资商投资决策、微电网并网的电力调度、政府电力市场经济激励措施等提供决策参考模式;(3)促进微电网参与的电力市场相关政策与法规的完善、碳交易市场的建设。
其他文献
随着高压、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发展,各级直流输电线路已遍布全国各地,在高寒、冻雨和覆冰地区,输电线路绝缘子会遭受冰雪的侵害,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其中覆冰闪络对直流输电线路的影响不容忽视。目前,研究人员已系统研究了覆冰绝缘子短串闪络特性、闪络机理和闪络电压预测模型。然而,冰面短电弧与长电弧电弧特性有显著区别,所得短串结论不能直接应用到覆冰绝缘子长串上。因此,研究直流冰面长电弧特性,建立适用于覆冰绝缘
伴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国家庭财富得到了充分积累。经典的投资组合理论认为,无论投资者风险偏好如何,其都应该参与风险金融市场进行投资组合。然而实际上,我国家庭目前存在着广泛的风险金融市场有限参与现象,住房资产占据了大量家庭财富,多数居民仅持有以银行存款为代表的无风险金融资产,家庭资产结构极为单一。家庭风险金融市场参与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学者们尝试从参与能力、主观态度和背景风险等
“倾斜保护原则”是劳动法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劳动法的核心原则。回顾劳动法的历史发展进程,可以发现,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具有从属性的特征,是一种典型的形式平等而实质不平等的关系,即:雇主是“强势主体”,而劳动者是“弱势主体”,强弱的对比说明双方没有对等的谈判地位,外在的形式平等难以掩盖劳动者所面临的实质不平等的困境,因此必须对这种现状进行克服和调整,而这种克服和调整经过漫长的历史沉淀,被凝练成了劳动
齿轮箱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船舶、高铁、风电、数控机床等关键工业领域,由于加工/装配误差或在循环重载、润滑失效等恶劣工况下会发生失效继而引发停机事故。通过振动监测等手段可以一定程度上获取设备或部件的状态信息,但由于监测信号通常具有强噪声、高耦合的特点且异常状态征兆微弱、不易发觉,难以准确评估设备状态。因此,研究设备状态评估方法对于提高核心装备的可靠性、消除或减少重大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齿轮箱的状态
预防和惩治职务犯罪是党的反腐败事业中的关键和核心内容,“打虎拍蝇”一刻也未停止。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提出了要构建预防腐败的防范机制,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总书记明确提出构建一体推进“三不”(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建设的要求,“三不”一体的体制机制建设,“不敢”是前提,“不能”是关键,“不想”是根本,重点提到加强对资源富有部门、权力集中领域、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人们才开始认识到,作为社会个体应享有平等、自由以及人格尊严不受侵犯。这从当时各国开展的各种“人权运动”中可见一斑。在私法领域,作为民事基本权利的人格权一直是各国立法者的关注焦点。人格权不仅是民事主体获得人格独立、维护人格尊严的保障,也是民事主体享有和实现财产权等其他权利的前提。受人格权法定主义影响,各国对人格权的范围给予了宽窄不一的划定。这就导致各国对同一种人格利益形成了完
技术创新、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是中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源泉。现阶段,中国政府又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深化“放管服”改革、“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因此将营商环境纳入影响技术创新、全要素生产率的分析框架中,能够从更全面视角阐释中国经济的转型和发展,也是当前迫切需要深入研究的内容。本文研究拓展营商环境、技术创新和全要素生产率三者之间的影响关系文献;充实和完善营商环境对宏观经济影响的理论体系
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在环境中的富集和传播给人类健康带来潜在威胁,填埋渗滤液作为ARGs的重要储存库和环境污染源引起了研究者的高度关注。填埋渗滤液也是金属纳米颗粒、纳米塑料和微塑料(纳米/微塑料)的重要的“汇”。近年来,金属纳米颗粒和微塑料已被发现与抗生素抗性风险紧密相关。然而,在填埋体系中金属纳米颗粒和纳米/微塑料与ARGs共存对ARGs的影响尚未可知。因此,本论文通过采集填埋场实际渗滤液,
国防科学技术和武器装备系统历来是国家最尖端科技力量的重要体现,国防科技创新作为直接服务于武器研发和制造的创新活动,对捍卫国家安全和保障国家利益起到了重要作用。国防科技创新具备对抗性、前沿性、先导性等显著特征,随着中美竞争的愈加激烈与新兴技术的日益兴起,中国针对先进武器系统开发和应用的竞赛也在加速进行,而现代战争特征和威慑力的改变也对国防科技创新活动的速度和质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从产业层面切入国
开采煤层气(瓦斯)可以缓解天然气短缺、预防煤与瓦斯灾害发生,保障煤炭安全高效回采。水力压裂技术作为开采煤层气的主要方法已被广泛使用,尤其是作者所在研究团队提出的煤矿井下割缝复合压裂技术在重庆松藻等煤矿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增透效果。但目前该技术理论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二维地应力下无弱面煤层的水压裂缝的起裂扩展,没有充分考虑复杂地应力下多弱面煤层钻孔形态易变性和起裂破坏模式多样性的特点,以及割缝孔间应力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