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精度惯性定位定向/地图信息匹配导航技术研究

来源 :国防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trix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典的陆用定位导航技术,如惯性导航以及惯性与里程信息、地标信息、零速停车信息、卫星信息的组合导航技术等,在满足长时间大范围工作情况下机动、快速、自主导航定位的作战使用需求时,都有着各自的技术缺陷。为了突破陆用导航领域传统技术方案,本文对高精度惯性定位定向地图信息匹配导航技术进行研究,提出了采用地图匹配辅助惯性定位定向方法,提高长航时大半径情况下的自主定位精度,对提升快速自主精确能力并降低保障要求与成本具有重要意义。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针对军用国产化的嵌入式平台资源、性能特点,及数字矢量地图路网的数据结构,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嵌入式导航计算机的自主可控空间索引方法——基于空间网格的Hilbert-R树索引方法。解决了相关技术依靠国外软件二次开发平台的问题,实现了海量数字矢量地图快速索引。经验证,该索引方法较普通遍历搜索方法索引效率提高80%以上。2.针对数字地图路网结构的特点和地图匹配的难点,提出了一种基于计算几何理论的惯性定位定向系统行驶轨迹与数字地图道路几何特性的“线到线”型地图匹配方法。实现了基于定位定向信息的路径匹配,有效解决了道路纵向匹配误差得不到有效抑制的技术难题,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鲁棒性。3.通过分析惯性导航力学编排和误差原理,提出了一种自主可控的惯性/里程计/地图匹配组合导航方案,建立精确的误差模型,采用滤波技术进行信息融合,利用地图匹配导航结果提高惯性定位定向系统自主定位精度。经验证,利用地图匹配信息修正惯性定位定向系统在长航时、大作战半径情况下可将定位误差控制在45m以内。4.针对惯性定位定向系统可用的嵌入式系统的硬件资源、运算处理能力有限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嵌入式系统的软硬件平台实现方案。完成了硬件系统、软件架构工程设计,具备在有效的资源中实现地图动态分块动态加载、道路检索、匹配解算、惯性定位定向/地图信息匹配融合与非道路行驶识别等功能,并在惯性定位定向系统中首次实现惯性定位定向/地图匹配导航技术工程应用。
其他文献
软件是互联网生态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设计不当、开发失误等原因,软件中存在形式多样的漏洞,对软件安全乃至互联网安全带来严重安全隐患,不仅威胁个人隐私与财产安全,也对国家战略安全造成重大威胁。通过自动化手段挖掘软件漏洞,发现系统安全隐患并及时防护,是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必要手段。因此,软件漏洞自动化挖掘技术研究具有极高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模糊测试是一种应用广泛的软件漏洞自动化挖掘技术。自其提出以
随着片上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处理核数的增多,系统对于片上Cache在容量和速度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能够有效利用Cache资源,通常采用非一致Cache访问(NUCA)结构以支持高容量低延迟的Cache组织。另一方面,片上网络由于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在片上众核处理器的互连方式上具有显著优势。因此,基于片上网络的非一致Cache访问体系结构逐渐成为未来众核处理器用于组织大容量Cache的主流系统架构
同时定位与建图(SLAM)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重要问题,在无人驾驶、自主导航、成像制导、侦察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红外相机可以在夜间、雾霾、光照差的环境下成像,具有全天工作能力,因此红外SLAM比可见光SLAM的潜在应用场景更广。但是由于红外数据获取困难、图像纹理弱、信噪比低,国内外对红外SLAM的研究十分有限。本文以适用于红外成像的SLAM系统为研究目标,在研究过程中主要解决了红外相机标定、SLAM
云计算平台是支撑互联网应用服务和大数据处理不可替代的基础设施,已经广泛应用于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城市治理的方方面面,呈现出大量数据密集型应用和日益提高的多应用粘合度,这不断加剧了云计算平台的I/O压力。为了支持应用迁移,提高云服务可靠性,云计算平台中的虚拟机使用分布共享存储资源来存储其关键数据。共享存储通过内部网络(如以太网)互连,大数据量存取的带宽可超过单磁盘带宽,但是,在小量数据存取时,延迟大,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自动图像分割是机器辅助医疗图像分析任务中至关重要的步骤。自动且快速地获取具有准确分割掩码的医疗图像,对于帮助医生提高诊断精度、速度以及针对不同病人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该技术的研究也是当前科研领域的热点方向。在所有的研究问题当中,由于受到医疗图像独有的对比度低、噪声大、伪影多、内存占用量大以及获取标注信息困难等特性的影响,表示学习成为了提高医疗图像分割性能的核心方
随着5G、物联网、云计算的发展和行业数字化进程的深入,互联网流量爆炸式增长,网络应用也日趋复杂化和多样化,要求网络设备不仅具备极高的处理性能,还应具有极好的灵活性,能够提供面向新型协议、业务的快速定制及优化能力。然而,网络处理器作为网络设备的核心处理单元,采用通用多核或者专用多核的实现方式,难以同时兼备极高的处理性能和良好的灵活性。基于通用多核实现的网络处理器虽然具有极好的灵活性,但存在报文处理吞
随着超级计算机的规模不断扩大,体系结构日益复杂,系统可靠性的要求也急剧增高,使得与可靠性紧密相关的系统故障预测和研究面临着极大的挑战。超级计算机系统中的故障一般具有瞬时性、多样性以及不确定性,这些因素对故障信息采集、故障预测以及容错提出了更高更复杂的要求。由高效的数据采集能力和快速准确地数据分析能力所构成的数据预处理技术,为面向超算系统的容错技术提供了强大的数据保障。于此同时,E级系统中单个科学计
电磁逆散射成像是逆问题的一种,其非适定性和非线性为目标的高质量重建提出了极大挑战。在电磁逆散射问题的实际模型中,只能获取关于目标的有限信息,实现精确重建十分困难,因此开展高分辨精确成像技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开展研究:第一,现有成像算法中缺乏对超分辨成像机理的深入研究,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轨道角动量(Orbital Angular Momentum,OAM)电磁波的超分辨成像算法,详
在信息经济时代,信息管理需依赖于计算机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等最新成果,将各类分布式信息资源互联互通,以此实现系统的整体优化和规模优势。数据中心网络是目前最重要的网络技术之一,它将大量计算和存储服务器连接起来,以更经济更便捷的方式达到高速计算和海量存储等需求。然而,数据中心网络内部网络拓扑的改变,交换机的升级,虚拟机的迁移,交换机和链路失效等都会引起数据中心网络更新,即流量传输路径的改变,这给数据中
IC产业全球化已经成为促进信息革命深入发展的中流砥柱。2000年,中国提出加速融入全球IC生态体系,形成各地区多级并举发展格局。然而,关系国脉民命的全球化背后安全隐患暗流涌动。2016年,A2问世标志着微观层面的黑客逻辑已经极为隐蔽,可令传统数字安全工具束手无策。现实困境倒逼技术革新,催生版图分析和旁路分析等重要成果。版图分析已可检测IC中布线级电路信息,但是该技术面临的经济和时间代价使其难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