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癌基因LMO2影响乳腺癌转移的分子机制的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cwu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乳腺癌作为全球最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在所有癌症中发病率排名第二,在我国乳腺癌的总体发病率处于全球较低水平,但近年来增长速度不断攀升,尤其是北京、上海两地目前乳腺癌的发病率几乎与乳腺癌高发国家持平。因此对乳腺癌的防治成为了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癌转移是导致癌症病人预后复发和死亡的最主要原因,90%以上的癌症患者死于癌转移。乳腺癌转移是一个多因素参与、通过多步骤完成的复杂过程,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肿瘤细胞中细胞骨架结构的变化是引起细胞间黏附能力降低和细胞迁移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引发乳腺癌转移的早期细胞事件。  原癌基因lmo2首次是从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染色体断裂点处克隆得到的,该基因位于人11号染色体的短臂1区3带处,能够编码并翻译出隶属于LIM结构域蛋白超家族的转录调控因子LMO2。过往的研究认为原癌蛋白LMO2主要定位于胞核,作为转录调控因子调节其下游靶基因的表达。并且LMO2一直被认为主要在造血发育、血管新生和引起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等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作用,关于其在乳腺癌中的功能迄今尚无任何研究报道。  本论文的前期工作中发现LMO2具有增强乳腺癌细胞迁移的能力,其在乳腺癌细胞MDA-MB-231中主要定位于胞质,并且通过酵母双杂交鉴定出数个与LMO2相互作用、同时参与细胞微丝骨架调控的重要蛋白,提示LMO2新功能与微丝骨架重构有关。本论文从这一新发现入手,首先通过western blot、细胞免疫荧光技术发现原癌蛋白LMO2在不同转移能力的乳腺癌细胞系MCF-7和MDA-MB-231中均主要定位于细胞质中,然后使用MBP-pull down、哺乳动物双杂交以及免疫共沉淀系统揭示出LMO2能够结合cofilin和Arp3,并以它们为靶点调控细胞骨架的重排,最后通过细胞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显微成像技术观察到LMO2过表达时能促进细胞骨架重构进而影响乳腺癌细胞的运动与转移。  综上所述,本文首次发现了在乳腺癌细胞中原癌基因lmo2的表达产物LMO2蛋白主要定位在细胞质,并且在分子和细胞水平阐明了LMO2通过影响微丝骨架重构进而促进乳腺肿瘤细胞迁移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提出了LMO2影响乳腺癌转移的新理论,即LMO2通过抑制cofilin的磷酸化修饰和增加Arp2/3复合体的成核作用共同促进了乳腺癌的转移。
其他文献
随着芯片技术的发展和性能的不断提高,通信系统的接收机中的模数、数模转换逐渐向天线靠近,模拟前端也随之减少,数字前端逐渐增加,直至模拟前端几乎被数字前端所取代,从而实
细菌纤维素(Bacterial cellulose,简称BC)是由β-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链状葡聚糖构成的水不溶性生物大分子聚合物。细菌纤维素具有高纯度、高机械强度、可降解、可再生等特征成
本文根据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在整个蜕皮周期中腹肢刚毛的发育程度及其外骨骼坚硬程度的变化,首次将其蜕皮周期划分为六个基本时期:蜕皮后早期(A期)和蜕皮后晚期(B期
情景模拟尝试写作法是指在诗歌教学中所采用的化抽象为具体的方法,比如诗人表达“悲”“愁”“思”“恨”等的情绪时,将这些难以表达的情感,借助很多具象的客观事物表现出来,
摘要: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文本解读决定着阅读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因此,教师应重视从各方面进行文本解读。本文从文本的内涵出发,分析了当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文本解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从文体、作者意图、结构、语句、整体内容五个维度进行文体解读,并以具体的例子分析了如何进行文本解读教学设计。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文本解读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
工业控制系统从传统相对独立的控制单元发展到现在的网络集成化,而且随着对控制系统要求的不断提高,这种网络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CAN总线作为现场总线的一种,是在工业控制系
学位
微流控系统是采用微纳尺度通道来处理和操控微小体积流体的科学和技术,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当前微流控器件的主要基材是塑料,其化学稳定性等问题已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与塑
鸡传染性喉气管是一种遍布世界各地的急性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由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引起,以呼吸困难、咳嗽、常咳出带血渗出物为发病特征。ILTV属于疱疹病毒科α疱疹病毒亚
天线作为卫星与终端之间进行通信的桥梁,北斗卫星导航服务的迅速发展使无线通讯系统对天线圆极化、高效率、低损耗等性能提出了迫切需求。频率可重构天线不仅可以在特定频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