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民经济合作社发展的途径——以N市调查研究为例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w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坚决防止农民收入徘徊,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说明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对增加农民收入的极为重视。农民收入是农民生活、农民生产积极性和开拓农村消费市场的基础。农民收入不能增长,农民生活就无法改善,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就调动不起来,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生产和供给就会受到影响,农村消费市场就扩大不了,进而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因此,增加农民的收入对解决好“三农”问题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问题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但是,前几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蔓延,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依然很深,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冲击不断显现。农民工就业困难、返乡增加,经济增长放缓、矛盾增多,对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带来了严峻挑战。过去几年中,由于不少农产品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导致农民来自农业的收入额减少,使以农为主的纯农户的收入增长尤其困难。我国在农业方面,新的优势主导产业还比较弱小,成长又需要一个过程;实现农产品品质与国际标准全面对接,跨越技术壁垒,大幅度增加农产品出口,需要做出长期艰苦的努力。农产品特别是粮食卖难、粮价低迷仍将是今后一段时间面临的主要网难。   如何与时俱进、化解困难、实现农民增收目标,已成为当前经济社会研究的热点。农民经济合作社为解决三农难题提供了一个目前最为有效的思路和途径。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特别是2006年合作社法公布以后,农民经济专业合作社蓬勃兴起,已经成为大部分农村地区一种重要的农业生产组织模式。   本文通过分析借鉴西方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和对南阳市农民经济合作组织产生与发展的实证性研究,阐明我国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情况、特征和不足,提出了现阶段我国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的方向以及具体的应对措施,为加快我国农民经济合作社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农业产业化提供政策指导和理论依据。   在本文研究中,总体上将农民经济合作社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作为主题,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交易成本理论、制度变迁与创新理论、产业组织理论等这些范式为工具,对农民经济合作社的产生和发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同时,与实证研究方法相结合,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上分析问题,力求使结论更具实际指导意义。   本文有五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引言”概述了全文的研究背景、意义、方法、理论依据、研究假设、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第二部分,“国内外研究综述及概念界定”主要阐述了国内外的主要研究成果和廓清了有关易混淆的一些概念。   第三部分,“我国农民经济合作社再次产生和发展的新制度经济学解释”这一部分和第四部是本文的核心。这一部分又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我国农民经济合作社再次产生和发展的前提,二、新时期我国农民经济合作社发展的解释。   这一部分以合作理论为基础,综合运用了交易费用理论、产业组织理论、制度变迁和创新理论等分析工具和范式,并将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从理论上解释了农民经济合作社产生的动因和发展的条件及约束因素。进一步说明了农民经济合作社如果要代替分散的农户直接进入市场,只有当创新主体的创新成本小于有可能获得的潜在利润时,才能实现这一制度安排。   第四部分,“N市农户参与农民经济合作组织意愿的实证分析及调查”   这一部分把农户作为微观行为主体这一角度来对我国农民经济合作社的发展和变化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对N市农户家庭走访和问卷调查,首先运用logistic模型对于目前我国农民合作的需求意愿、以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其次又通过农户原意参加何种服务组织的调查,分析了目前我国农民在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基础上制度创新和进行经济合作社的需求、动力和行为逻辑。   第五部分,是“完善和发展现有农民经济合作社的途径”这一部分将农民经济合作社的产生和发展放在我国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和市场化的宏观背景中,结合调查统计分析得出的数据,指出了政府应该从七个方面促进农民经济合作社的发展。
其他文献
生态脆弱和经济贫困之间有着强烈的耦合关系,这使得在生态脆弱地区继续使用传统扶贫方式的效果并不明显。同时,日益引起人们重视的生态环境问题又为政府组织大规模移民提供了有
教师培训:人力资源强省建设的助推器    本期策划 河南省教育厅师范处  本刊编辑部  策划执行 刘艳红    党的十七大把“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置于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六项任务之首。为贯彻落实这一重大决策,中共河南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抓住人才强省、教育先行的关键环节,决定2008年在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组织开展“教师培训年”活动。聚焦人才、成就教师,就需要完善教
惩罚是教师影响学生的重要手段。但是近年来,对于惩罚,可以说是争议很大,冲突激烈。  在网上搜索“教育惩罚”,你会看到很多很多文章。有喊“放下你的鞭子”的,有认定“没有惩罚的教育是软弱的教育”的,有论述“惩罚与赏识同样重要”的,有提倡“理性惩罚”的,有主张“让惩罚更加美丽”的……议论滔滔,据我看都是空话。岂止是空话,正是这类清谈转移了人们的视线,掩盖了学校真实的教育惩罚行为。对这类争论,班主任往往不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农业生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农产品流通体制的市场化改革,使农户成为了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流通的基本组织单元。然而在改革过程中,农产品流通一直存
高校财务预算作为高校日常组织收入、控制支出的依据,是指高校根据发展计划和任务,对其所有财力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当前,高校财务预算只是作为争取经费拨款和进行资金分配
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也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恪守的一个原则,在义务教育阶段尤其如此。  世界上的事物总是有差别的。学生受家庭背景、生活道路、禀赋性格等诸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在思维方式、日常行为和学习成绩上,也必然呈现出千姿百态的个体差异和良莠不齐的复杂状况。具体到一个教学班,也就必然有学习成绩好的,有学习成绩差的;在日常行为上,有表现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