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转轨时期紧缩性宏观调控分析研究(1978-1997)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F463878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轨道,经济生活处于由传统的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变的转轨时期。为了实现2000年国民经济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宏伟目标,8%左右的GDP增长速度几乎成为一个最基本的要求。这样的背景使得我国经济发展中易于发生过热的现象,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将成为经济生活中的常态。因此,就宏观调控而言,紧缩型宏观调控将成为宏观经济管理的主要内容。   本文针对自改革开放以来至20世纪末,中国经济生活在转轨时期中所经历的四次紧缩性宏观调控,总结归纳了经济波动产生的原因、采取的措施和特点,并依据中国经济改革的进程,将这20年左右的宏观调控分为“分权制下”和“双重体制和双轨调控”两个阶段予以分析研究。因为中国2010年经济发展远景目标提出要在21世纪的头10年实现国民经济总值比2000年再翻一番,因此,在对1978-1997年这段宏观调控历史进行总结的同时,文章针对中国在21世纪初的宏观调控提出一定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收入差距逐渐成为近年来社会的热点问题之一。作为经济大省的江苏省,收入差距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并且这一问题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矛盾。被认为
在理论界对经济增长的研究中,经济权力的含义及其重要性未得到充分的认识,而经济权力在资源配置、制度变迁乃至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恰好是极为重要的。本文首先依据现有理论与实证研究的成果,系统总结梳理经济权力的内涵和外延,探讨经济权力和经济权利的关系,立足于经济权力与权利的共生关系,进一步拓展权力关系作用于经济增长过程的机制与原理的研究。其次,研究资源配置、经济增长和制度变迁过程背后经济权力驱动作用的逻辑关系
2008年的国际经济危机爆发之后,经济周期问题再次成为经济学家们研究和关注的热点。在不同的理论范式下,他们得出了经济周期成因的不同结果。尽管如此,但是他们似乎都从不同
中国加入WTO以后,外资企业的分阶段进入将极大地改变中国当前的市场格局,而中国企业也必将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从国外发展经验来看,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开放本国的市场后国
高等教育产业化,是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以及高等教育体制改革逐渐深入的情况下提出的。近些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产业化发展的形势如火如荼,出现了许多运行态势较好的产业化
技术进步引致知识产品大量涌现,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如何通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优化产品结构,增强本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这一热点问题备受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因此,关
本文的对外开放空间分布是指是指对外开放内部区域结构,即一国内各地区对外贸易/FDI在全国对外贸易/FDI总额中所占的比重或地位。研究对外开放(对外贸易与FDI)的空间分布对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