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急性期中医证素及舌象分布规律探讨

被引量 : 10次 | 上传用户:livo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从文献和临床两个角度初步探讨带状疱疹急性期的证素与舌象的分布规律,为中医临床正确辨证提供理论和临床依据。方法:1文献研究:通过电子检索和手工检索,收集1983-2013年共30年带状疱疹急性期及有关中医辨证和舌象描述的文献资料共497篇,首先按照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中医药学名词》对文献中辨证分型的名称予以规范。然后再参考朱文峰《证素辨证学》提取证候要素,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该病病位、病性证素、证型及舌象分布规律。2临床研究:对2012年07月-2013年11月就诊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和遂宁市中医院门诊及住院部的300例带状疱疹急性期病人进行中医辨证的基础上提取其证候要素,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该病位证素、病性证素、证型及舌象分布规律。结果:1文献研究结果:1.1带状疱疹急性期病位证素出现频率居前三位的依次是:肝经、肝、脾。1.2带状疱疹急性期病性证素出现频率居前三位的依次是:热、湿、气滞。1.3带状疱疹急性期证型居前三位的依次是:肝经郁热证,气滞血瘀证,脾虚湿蕴证。1.4带状疱疹急性期舌象居前三位的依次是:舌质红、苔黄;舌质红、苔黄腻;舌质红、苔薄黄。2临床研究结果:2.1带状疱疹急性期病位证素出现频率居前三位的依次是:肝、胆、脾。2.2带状疱疹急性期病性证素出现频率居前三位的依次是:湿、热、血瘀。2.3带状疱疹急性期常见证型有9个,出现频率居前三位的依次是:肝胆湿热证,脾虚湿蕴证,气滞血瘀证。2.4带状疱疹急性期常见舌象有10种,出现频率居前三位的依次是:舌质红、苔黄厚;舌质红、舌黄腻;舌质淡红、苔白腻。3文献与临床研究结果对比:31病位证素对比:文献资料前三位为肝经、肝、脾;临床调查前三位为肝、胆、脾。3.2病性证素对比:文献资料前三位为热、湿、气滞;临床调查前三位为湿、热、血瘀。3.3证型分布对比:文献资料前三位为肝经郁热证,气滞血瘀证,脾虚湿蕴证;临床调查前三位为肝胆湿热证,脾虚湿蕴证,气滞血瘀证。3.4舌象分布对比:文献资料前三位为舌质红、苔黄;舌质红、苔黄腻;舌质红、苔薄黄。临床调查前三位为舌质红、苔黄厚;舌质红、舌黄腻;舌质淡红、苔白腻。结论:1带状疱疹急性期最常见的病位证素是肝、胆、脾,提示临床治疗应以疏利肝胆和健脾运湿为主。2带状疱疹急性期最常见的病性证素是热、湿、气滞、血瘀,提示临床治疗应以清热祛湿,行气活血为主。3带状疱疹急性期最常见的的中医证型是肝经郁热证、肝胆湿热、气滞血瘀证、脾虚湿蕴证,提示在临床治疗上应以清肝泻火、清泻肝胆湿热、行气活血和运脾除湿和为主。4带状疱疹急性期的舌象以舌质红、苔黄最为常见,在临床以舌质红、苔黄厚出现的频率最大。
其他文献
设计了一种基于PXI的永磁同步电机快速控制原型教学实验平台,阐述了实验平台的整体硬件结构和软件应用进。采用Matlab/Simulink实现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算法自动代码快速生成,快
我国当前面临日益严峻的老龄化、高龄化问题,老年人群体的养老服务需求呈现多元化、专业化的增长趋势,以家庭养老及机构养老为代表的传统养老模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索针灸治疗痉挛性偏瘫的临床应用规律。方法 运用《中医针灸信息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重庆维普数据库、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对1954年至2018
2013年6月20日,银行间隔夜回购利率最高达到史无前例的30%,7天回购利率最高达到28%。在近年来很长时间里,这两项利率往往不到3%。这次钱慌危机不仅对资本市场上二级市场的较大冲
私募融资是资本市场特定阶段发展壮大的理想选择,是完整资本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资本市场体系还没有完全形成,私募融资市场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借鉴国外
考勤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国营企业还是私营企业都已经开始高度重视起企业的考勤管理。在相对较为完善的考勤管理制度下,可以保证较高的职工出勤率,并一定程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西部地区尤其是山西地区高等级公路的建设速度逐渐加快、规模迅速增大。由于地形、地貌复杂,使的这些地区高等级公路面临许多设计以及施工中的技术
在我国,物流金融业务从概念的提出到实际应用已经走过了20年的时间。国内商业银行真正开始大规模开展物流金融业务是从2004年开始的。可见,国内商业银行开展物流金融业务时间
当前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给科技的进步带来了极大的动力,与此同时,各种电子设备纷纷出现,相应的使电磁环境也出现了非常复杂的改变。这一方面内容逐渐受到了重视,在行业内成为
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为人们带来了更高质量的生活,同时也有意或无意地破坏了地球的生态环境。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人们对环保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为了实现人类与生态环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