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与再创作—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对庞德《华夏集》的个案分析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ed_s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旨在通过对庞德之译作《华夏集》的分析,从而论证埃兹拉·庞德在翻译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创造性。庞德在中国古典诗歌的深刻影响下,开始翻译中国古诗并且出版了《华夏集》。该译作在汉诗英译的历史上占有独特地位。尽管《华夏集》在西方大受欢迎,但是一些中国学者和翻译家却认为它还不能算是一部成功的翻译作品,原因归咎于庞德在从事翻译时并不懂汉语,其翻译是自由的创造,从而使译文充满了许多不确切之处,甚至错误之处。为了能够更好地理解《华夏集》,本文既不为庞德辩护,亦不对其批驳。本文从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角度出发,力图研究有哪些因素对庞德的翻译产生了影响,庞德又是如何创造性地翻译中国古典诗歌的,从而尝试对《华夏集》做出客观的评价。本论文共由以下几部分构成:第一章对本篇论文基本结构做一简单介绍,并提出作者的研究动机、基本观点,以及研究目标。第二章是文献综述,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对《华夏集》的各种评论。第三章是本文的理论框架,简要回顾了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学派的发展,其主要代表人物以及主要理论思想。第四章集中论述了庞德的生平,意象运动的发展,以及庞德的翻译思想,与中国的渊源和《华夏集》的诞生过程及其主要内容。第五章是本篇论文的核心,在功能翻译理论的关照下,本部分详细论述了庞德的翻译手法以及他是如何创造性翻译中国古诗的。尽管本人并不是一名翻译理论家,但庞德有自己的翻译准则。他自己也曾经说到:“我的工作(指翻译)就是使死去的生命复活,并给予其一具有活力的躯体”(Nolde, 1999: 205)。因此,在从事《华夏集》的翻译过程中,他给自己定下了明确的翻译纲要,即为意象运动提供支持,打破维多利亚时代浮华文风,并给笼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阴影下的西方人民传播中国古典文化。和其他学者的译文相比,《华夏集》有着自己鲜明的艺术特色并充满了典型的庞德风格。一些语言学因素,如语法和句法,都在译文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而诗歌中严格的韵律则并未全部保留。至于文化因素,一些中国文化中特有的典故则略去不译,中国古典文化的精髓—道家思想,在译文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庞德在翻译中国古典诗歌中采用了“自由诗”的形式,尽管这并非庞德的创造,然而这对庞德以后的译者产生了深远影响。总之,原诗歌中各种因素的保留与舍弃都是和庞德的翻译纲要一致的。第六章是介绍了《华夏集》在西方的接受情况及其影响。1915年《华夏集》出版后,引起了西方人学习中国文化的热潮。它被认为是《诗章》的“铅笔底稿”,在更大程度上,其中所运用的技巧、诗学和文化观念都对现代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除此之外,庞德的创造性翻译手法对其以后的翻译理论与实践产生了有力影响。第七章是本篇论文的结论。在功能翻译理论的关照下,《华夏集》对于翻译纲要的充分性,西方读者的热情接受以及对英语文学的影响都说明了庞德的再创造是成功的。由此得出进一步的结论,诗歌翻译是一种文学批评,因为绝对的翻译是不可能的,译者在翻译纲要的指引下,决定应该译什么,如何译,哪些部分在译文中保留,哪些略去不译。对一篇译文的评价,传统语言学意义上的对等已经不再是唯一标准。译文对于翻译纲要的充分性,所要达成的翻译目的与特定文化的接受都要考虑在内。翻译批评应扩大范围,把与翻译活动的有关因素都尽量包括在内。
其他文献
论文的研究范围全部界定在上海这样一个超级大城市内,研究对象界定为大型购物中心。大拇指广场、大宁国际商业广场和百联西郊购物中心成为论文的研究对象。论文分为四个主要
本文通过广东茂名PX群体性事件中微博的传播模式,群体性事件中的微博舆论与民意表达,将微博、大众、政府三者的传导、反馈等有机结合,论述群体性事件中微博舆论的引导与公民
目的探讨不同人群的健康管理效果。方法 64例被管理者分成单纯性肥胖组和非单纯性肥胖组,每组32人,进行为期30 d的健康管理后,对两组人群的体重及体质量指数进行比较。结果管
<正>我是一名从事档案保护研究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在中国科协“四大”期间亲耳聆听了江
期刊
<正>众所周知,小微企业在促进就业、改善民生、发展经济和维护稳定等方面具有重要地位,其生存发展境遇近年来一直受到各界广泛关注。尤其是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如何破解,俨然成
1994年通过的《公司法》是在社会整体商业意识淡泊和商业规则贫乏的草莽年代发育出来的“早产儿”,虽具备商业组织法的基本框架结构,但内容过于陈旧和死板,立法时又过分考虑
皮肤的完整性对隔离机体组织器官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由于烧创伤引起的皮肤大面积缺损致使创面与外界直接接触,引起机体水分、营养成份的流失,细菌的侵袭
一定地域内的传统建筑工艺与其他地域相较存在独特的技术、方法或过程,传统建筑工艺遗产的这种特质即本文所指的“原创性”,原创性是历史上工艺创新的积累结果。本文提出中国
本文以在阅读和听力领域广泛运用的图示理论为理论基础,对图示理论与口译忠实度评估之间的联系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忠实度作为口译这项复杂语言活动的核心和基础一直是口译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