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进行,小学品德教育问题日渐引起众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小学品德课教材是小学品德教育内容最重要的载体,是教师和学生最普遍的教学和学习工具。在我国教育制度中,教材的地位非常重要。儒家伦理包含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我国较早、较成功的关于伦理道德问题的分析与总结,具有较高研究价值和应用价值。如何在小学品德课教材中更好地体现儒家伦理,是当前值得分析探讨的问题。目前,不同版本的小学品德课教材层出不穷,各具特色,本文选取教科版小学品德课教材进行研究。从儒家伦理的视角对教材所反映的思想文化进行分析,了解小学品德课教材中所蕴含的的儒家伦理,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可供借鉴的经验和建议。 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各部分具体安排如下: 绪论部分主要对研究的缘起、目的、意义、现状、方法、主要内容作了具体阐述。伴随社会发展,我国小学品德教育面临众多挑战。儒家伦理作为我国宝贵的精神财富,可以而且应该在小学品德课教材中得以体现。本文主要采用文献法和文本分析法对小学品德课教材进行分析研究,一方面可以传承和发展儒家伦理,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小学品德课教材更加丰富多样。 第一章主要对儒家伦理、小学品德课教材和教材分析方法进行了分析。本文主要选取朱伯崑先生对儒家伦理的概述为参考来进行研究。在对小学品德课程的发展状况及学科性质、理念进行分析后,本文选取教科版小学品德课教材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教材分析法则选取高凌飚的教材分析方法进行研究。 第二章主要从儒家伦理的角度对教科版小学品德课教材进行分析,从教材所体现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材的呈现形式等方面来进行研究。教材分别从不同方面体现儒家伦理“内圣外王”的君子人格,“忠恕、孝悌、信、义”等众多优秀品质及循序渐进、知行合一等有效德育方法。本章结尾部分对小学品德课教材在体现儒家伦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总结。 第三章主要根据前一章的分析结果进行讨论,针对不同部分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教材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需要突出道德行为、道德意志的培养,教学内容要合理传承儒家伦理,教学方法要合理选择儒家修身方法及其他有效德育方法。 结语部分是对本文研究内容的总结和建议。 通过对教科版小学品德课教材分析,可以发现教材在多方面渗透着儒家伦理思想,但也存在自身不足。本文旨在通过对教科版小学品德课教材在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呈现形式等方面的分析,对其中所蕴含的儒家伦理进行把握,以求二者更好的结合。一方面为小学生品德教育提供良好的素材。另一方面也可以使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得以传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