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社会现代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农民工问题逐步凸显,在世纪之交之际,我国出现了第三次民工潮。与前两次出现的民工潮不同的是,在这次民工潮中,新生代农民工的数量逐渐增多,成为了农民工的新主体。在2010年1月31日国务院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务实农村农业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首次使用了“新生代农民工”这一概念。由于工资收入低、接触面狭窄、就业行业男女比例失调等种种原因,婚恋和精神情感问题已经成为了他们面临的主要困惑。而由于男性支付彩礼费用的巨额增长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男性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择偶困境问题比女性新生代农民工更加严重。本文主要选取“婚姻支付”这一角度进行切入,研究婚姻支付与男性新生代农民工择偶困境之间的关系。以辽宁省西南部的锦州市的男性新生代农民工为调查对象,进行个案研究。以婚姻市场理论、市场要价理论、择偶梯度理论为理论依据,对锦州市男性新生代农民工的择偶困境问题进行分析,结合该地区婚姻支付的现实状况,分析择偶困境产生的原因,以及婚姻支付与择偶困境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而针对择偶困境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锦州市的个案表明,婚姻支付和男性新生代农民工择偶困境问题的产生是一个双向影响的互动过程。由于婚姻支付成本的急剧上升以及婚姻支付在方向、性质等方面变化的原因,使得男性新生代农民工的择偶困境更加突出和显著。而择偶困境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婚姻支付在数额、形式等方面出现一系列的变化。二者之间并不是一个单向的过程,而是双向的互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