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瑞利散射的激光线宽深压缩技术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03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激光的线宽参数直接决定了其所对应的相干长度和相位噪声,因此具有超窄线宽的激光器已成为光纤通信、分布式光纤传感、激光雷达、引力波探测等众多军/民用领域不可或缺的理想光源。并且随着微波光子学等新兴领域的迅速发展,其对所需光源线宽参数的要求更加苛刻。因此,如何在常态条件下获得呈单纵模运转的超窄线宽激光光源是当前激光领域的研究重点之一。其中,以光纤激光器和半导体激光器尤为典型。迄今,不论是光纤激光器还是半导体激光器,基于腔外伺服电学反馈的激光稳频技术和外腔光反馈技术是当前实现窄线宽激光输出的常用手段。腔外伺服电学反馈技术不仅需要具有高精度和高灵敏度的外部检测控制器件,更需要对参考腔的运行环境进行精确的控制。外腔光反馈法作为一种基于固定外腔的光功率反馈,其在获得激光的单纵模运转后难以对其线宽进行进一步的深度压缩。因此,如何在常态条件下实现激光单纵模运转的基础上对其线宽进行进一步的深度压缩仍是当前科学和工业应用层面所面临的挑战。鉴于此,本文基于实验室已有的线宽深压缩思想及研究基础,进一步研究了激光线宽的深压缩原理,并以光纤激光器和半导体激光器为典型开展了相关的实验研究,提出了多种超窄线宽激光器构型,实现了百赫兹量级及以下的超窄线宽激光输出。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当前窄线宽激光技术的不足,在实验室已有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了激光线宽深压缩原理的研究。首先,提出了一种基于瑞利散射反馈的外腔激光模型,从反射干涉谱的强度I(λ)、相位θ(λ)等特征参数入手推导了它们与波长λ的变化关系,揭示了瑞利散射反馈结构中来自有效散射反馈面的反馈信号对主腔的匹配特性,并分析了此条件下激光线宽的深压缩原理。基于此,从光散射的量子特征出发研究了瑞利散射在一维波导中的频域变化特征。通过考虑系统耗散,建立了瑞利散射源在连续散射过程中的频域演变模型,进一步揭示了瑞利散射机制在激光振荡过程中能够为激光增益提供一个频域持续窄化的弱反馈光场作为激励信号。最后通过分析反馈光场对热力学势的影响,推导了对应于激光振荡过程的线宽公式,并通过理论模拟,揭示了瑞利散射在激光线宽深压缩中的作用,这为常态条件下实现激光线宽的深压缩提供了理论基础。(2)基于线宽深压缩原理,开展了光纤激光线宽深压缩的实验研究。首先,提出并搭建了一种基于瑞利散射的超窄线宽光纤环形激光器,研究了瑞利散射在1μm波段激光系统中的线宽压缩规律,最终在获得大于50 d B边模抑制比(SMSR)的基础上实现了小于1.35 k Hz的窄线宽激光输出,其对应的运转波长为1064.4 nm。其次,提出并搭建了一种基于瑞利散射的超窄线宽线性腔光纤激光器。通过探究来自不同长度散射光纤积累下的瑞利后向散射(RBS)信号对激光线宽的压缩规律,揭示并证明了在确定的瑞利散射系数(RSC)下通过增加散射光纤长度是有效积累RBS信号的主要途径。在5 km散射光纤协助下实现了SMSR大于60 d B、输出线宽约为210 Hz的超窄线宽输出。本研究工作不仅证明了瑞利散射在实现激光线宽深压缩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还证明了瑞利散射在激光线宽深压缩过程中的波长无关性,这为实现其他增益波段和多波长激光线宽的同时压缩提供了有力的方法。(3)基于线宽深压缩原理,开展了半导体激光线宽深压缩的实验研究。首先提出并搭建了一种基于直通耦合结构的超窄线宽半导体激光器。以普通单模光纤(SMF-28e)为散射光纤研究了其在半导体激光线宽深压缩中的贡献,在700 m SMF-28e的协助下实现了SMSR大于55 d B、输出线宽约为235 Hz的超窄线宽激光输出。其次,提出并搭建了一种基于分束耦合结构的超窄线宽半导体激光器。通过采用一个30/70的耦合器将主腔输出信号分成两束来分别控制注入到散射光纤中的光信号和激光输出信号。最终在5 km SMF-28e的协助下实现了SMSR大于60 d B、输出线宽约为175 Hz的单纵模超窄线宽激光输出。基于此,为了研究RSC对激光线宽的影响,我们通过利用OFDR技术研究了掺铒光纤(EDF)-980-HP中的瑞利散射增强特性,并通过同等条件下与SMF-28e的对比性实验揭示了通过增强RSC是有效缩短散射光纤长度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工作不仅为获得呈单纵模运转的超窄线宽半导体激光器提供了有效的方法,更对超窄线宽半导体激光器的小型化和便携式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参考意义。本文基于实验室已有的线宽深压缩思想及研究基础,开展了对基于瑞利散射激光线宽深压缩规律的进一步探究。从激光线宽深压缩原理到激光实验系统,深入地研究了瑞利散射在实现激光单纵模运转的基础上对其线宽进行进一步深度压缩的规律。开展了以光纤激光器和半导体激光器为典型的实验研究,提出了多种类型的超窄线宽激光器构型。通过研究瑞利散射在不同激光增益波段的线宽深压缩规律,证明了瑞利散射在激光线宽深压缩中的波长无关性,这对实现其他增益波段和多波长激光线宽的同时压缩具有极为重要的参考意义。另外,所提出的半导体激光构型不仅为获得超窄线宽半导体激光光源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同时通过不同RSC光纤之间的对比性实验所揭示的物理规律对实现超窄线宽激光器的小型化和便携式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本文根据当前国际通用的奥陶系"三统七阶"划分标准,对中国华南、华北、塔里木、准噶尔、柴达木、西藏、滇缅马、印支等块体的奥陶纪岩石地层单元进行了系统性梳理和总结,在大量近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厘定它们的岩性特征、地层时代、接触关系和划分对比,以统一的年代地层框架为标尺,建立了94个地层柱的岩石地层划分和对比关系。根据近二十年来中国关于奥陶纪的大地构造、沉积学、地层古生物学和生物古地理学研究成果,将中国
细化晶粒制备超细晶/纳米晶块体金属材料是提高材料强度的主要方法,但是材料强度提高的同时会牺牲它的塑性,这种材料强度和塑性的倒置关系一直制约着金属和合金的发展与应用。近年来,研究者们逐渐认识到通过调节微观结构形成多尺度、非均匀组织结构时能有效克服纳米晶塑性差的缺点。研究表明,非均匀层状结构材料具有良好的强塑性匹配,但是,针对单相非均匀层状结构纯金属或合金的研究还比较缺乏。因此,本文选取了具有体心立方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工业系统的规模、结构以及复杂程度不断增加。传统的点对点结构的控制会出现增加布线成本、安装不便、造成空间资源紧张以及降低系统灵活性等问题,因而难以满足现代生产化的要求。而通过网络将被控系统的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等部件连接起来,可以包容更大规模的控制系统、实现更远距离的控制、完成更多的控制目标。由于网络控制系统具有安装与维护简单、灵活性与可靠性较高、可以实现资源共享等优点,因
《国际年代地层表》中的石炭系包含密西西比亚系和宾夕法尼亚亚系,各分3统,共7个阶,是全球煤炭、油气等重要能源资源的富集层位。为了统一标准、提高对比精度,并服务于资源勘探开发,本文在详细归纳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对中国石炭纪地层区划、主要剖面的地层划分和对比进行了系统梳理;将中国的石炭系划分为4个地层大区,分别为准噶尔—兴安大区、塔里木—华北大区、羌塘—华南大区和西藏—滇西大区,又进
氢燃料电池技术是21世纪具有重大经济和战略意义的高新技术。然而氢燃料电池中的阴极氧还原反应(ORR)动力学过程迟缓,需使用大量价格高昂、资源稀缺的贵金属铂(Pt),制约了其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另一方面,在氢燃料电池上游产业中,电解水制氢技术对氢燃料电池技术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具有清洁环保,制备的氢气纯度高等特点。但其居高不下的成本问题同样不容忽视,无论是阴极析氢反应(HER),还是阳极析氧反
肿瘤、创伤、炎症、先天性畸形等疾病常导致不同程度的骨缺损,不仅影响患者的生理功能,还会影响患者的美观和心理健康,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随着骨组织工程的发展,利用组织工程骨修复大面积骨缺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人脂肪干细胞(human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hASCs)具有多向分化潜能,且来源广泛,对机体创伤小。如何启动hASCs成骨向分化,抑制其成脂向分化,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对高品质、大规格钢材需求量大幅增加,连铸机断面大型化已成为高效连铸生产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然而,随着连铸坯断面的增宽加厚,其中心偏析及缩孔、疏松等内部质量问题愈加凸显,严重制约了高品质连铸母坯及其轧材高效、稳定制备。鉴于此,采用热/力耦合数值模拟方法,系统研究了宽厚板坯、大方坯变形行为,并定量阐明了凝固末端重压下实施过程铸坯心部区域缩孔的演变
近年来,随着高品位矿物的不断消耗,对低品位混合矿物经济高效处理的需求不断增加。火法冶炼工艺的效率及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基于湿法冶金的工艺路线受到关注。其中氨法浸出由于高浸出率、可选择性浸出有色金属、浸出液腐蚀性低、产品纯度高以及浸出液的可循环特性,在有色金属湿法冶炼中的应用日益广泛。黄铜矿氨浸的问题主要为浸出产物容易在矿物表面沉积,导致其浸出动力学缓慢。本文对高纯黄铜矿与精矿进行氨性溶液氧化浸出研究
中国的新近纪地层出露广泛,以陆相沉积为主,其中赋存的哺乳动物化石自19世纪下半叶就被古生物学家所关注,为地层的划分和对比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在中国很早就已经建立起统一的新近纪哺乳动物生物地层框架,命名了哺乳动物分期,并相应建立了连续的7个"阶"级年代地层单位。近年来,相关学者将精细的生物地层学与古地磁、同位素等年代学方法相结合,建立和完善了有地质年龄标定的中国新近系年代地层序列,并在此基础上对各大区
两亲性聚合物可通过相分离制备具有不同拓扑结构形貌的有序功能纳米材料,并被广泛用于生物医药领域中。脂肪族聚碳酸酯具有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生物相容性以及无毒性,可通过侧链功能基团的引入调控其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以更好地适应细胞或组织器官的粘附、生长等需求,也可用来构建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的疏水链段。胆甾醇是哺乳动物细胞膜的重要结构成分,具有高度疏水性的骨架,将其引入聚合物中不仅会增加生物相容性,形成的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