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花草耐冷变异体的筛选及冷诱导SSH文库的构建

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柱花草是优质的热带豆科牧草,华南地区种植的柱花草容易受到冷害的影响。研究柱花草抗寒分子机理、培育耐寒柱花草新品种,对柱花草生产有现实意义。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是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出现的普遍现象,通过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已在多个物种上培育出新品种。低温胁迫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甚至造成伤害。近年来,对植物冷响应基因的研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分离柱花草冷诱导的关键基因,研究其功能与调控,对揭示柱花草抗冷性分子机理有重要意义。 本文尝试运用农杆菌介导法将一个ABA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SgNCED1转入柱花草基因组中以提高其抗寒性,在分子鉴定证明转基因失败后,对PCR呈阴性的转基因植株进行耐冷性鉴定,从中筛选耐寒变异株系。另外,本文将实验室筛选多年的柱花草耐寒突变株系7-1及其亲本CIAT 184同时进行低温处理,运用SSH分离7-1与CIAT 184之间的差异基因,建立了冷诱导cDNA文库,并对文库进行筛选、测序及鉴定。具体结果如下: 1、柱花草耐寒体细胞无性变异植株的获得及初步鉴定初步探索了通过农杆菌介导法遗传转化柱花草来提高其抗寒性的可行性,PCR检测结果显示得到的69株再生植株都呈阴性,证明农杆菌介导转化法对于柱花草的遗传转化在技术上还未成熟,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然而对再生植株的外部形态观察中发现了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其中编号为SV10的株系叶色明显比对照绿;SV11植株高度矮于对照;SV39的茎表面出现了密集的腺毛;SV47在自然花期未见生殖生长。在进一步的低温筛选中发现了4个耐寒变异株系:SV18、SV19、SV26、SV29,它们在低温处理后能够及时恢复,而其它株系以及野生型却在恢复过程中死去,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的测定结果也证明耐寒变异体的光系统受损害程度比野生型轻。 2、冷诱导的柱花草SSH文库的构建将实验室筛选多年的柱花草耐寒突变株系7-1及其亲本CIAT 184同时进行低温处理,运用SSH分离7-1中的差异基因,成功建立了含有423个克隆的冷诱导cDNA文库,并进行Reverse Northern验证,获得阳性克隆25个,之后对261个克隆进行了测序,得到有效序列238个,利用DNASTAR等工具进行分析,获得重叠群48个(共194个序列),单一序列44个。在GeneBank上进行了同源序列搜索,发现其中的53%与已知基因具有同源性。并通过RT-PCR验证,从中确认了4个低温下表达上调的基因。
其他文献
田间试验表明,施用ABT5号增产灵明显提高甜菜肥大直根的产量,且浸种处理的增产效果明显高于叶喷,而对含糖率无影响;形态指标测定表明,ABT5号增产灵促进甜菜生长发育,加快了出叶速度,每株总叶
南方气候高湿多雨,很不利于优质干草的调制和贮藏。冬春季节牧草供应不足,全年提供的粗饲料水分含量偏高,直接影响了奶牛的健康和产奶量。干草的加工以烘干的生产方式质量最高,比
茨维特 (M .S .Tswett) ,1 872年 5月 1 4日出生在意大利的阿斯蒂 ,母亲是意大利人 ,父亲是俄国人。茨维特在瑞士长大。 1 896年 ,在日内瓦大学通过博士论文“细胞的生理学研究” ,获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是培养和塑造人才的第一站.小学教育必须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建水县第四小学多年来,坚持以人为本,加速学校发展,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教育质量不断
试验一: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选择健康的生长期山羊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通过在生长期山羊日粮中添加0、2000、3000和4000 mg TC/kg feed,饲喂第0、20、40、60天采血
学位
看图学文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图和课文组成.看图学文的“图”,不同于其他课文的一般插图,也不同于看图说话、看图写话的图,看图学文的图是教学的主
花生是河北省主要油料作物,花生收获后,花生藤、壳大多数烧掉、烂掉,岂不知花生藤、壳也是宝。花生藤营养丰富,含粗蛋白10%,粗脂肪3%,粗纤维3%,及钙磷等多种微量元素,花生壳同
在作文教学中,往往是教师命题,学生“奉命作文”,作完“交差”,敷衍了事.教师把一大摞作文收来,花费许多的时间和精力,把学生作文斟词酌句修改成“满篇红”,大多数学生拿到作
所谓语感,就是指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知和巧妙运用的能力.对语言的深刻顿悟和体验语感,构成语文素质的核心要素.在阅读教学中应怎样重视语感的培养?
小麦种子出现穗发芽的现象经常遇到,不同程度穗发芽小麦能否在生产上应用,如何应用,目前这方面的资料和记载不多。为此,我们针对1989年小麦成熟期大面积遇雨,95%以上的小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