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性食品中大环内酯类和林可胺类多残留定量与确证方法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tsnow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环内酯类药物是一类广泛使用的药物,可分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和大环内酯抗寄生虫(阿维菌素类)两类。大环内酯抗生素在兽医上广泛用于治疗牛、羊、猪、禽的呼吸道疾病和肠道细菌感染,也用于饲料添加剂以促进动物生长。大环内酯抗寄生虫已经在世界范围内用于保障人、动物和植物的健康,它可以杀灭寄生虫,如蛔虫、肺虫和螨虫等。在兽医治疗上,抗生素联合用药非常普遍。联合用药可以带来单独使用所没有的效果,林可霉素、壮观霉素复方制剂(比率1:2)就是其中一例。壮观霉素、林可霉素两者联合使用具协同作用,常用于治疗生长期家禽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支原体肺炎和腹泻等。这些抗生素药物的不正确使用会在可食性组织中残留,对消费者产生毒性反应,如过敏人群会产生过敏反应,或诱导耐药菌株产生而引起间接危害。阿维菌素类毒性低,但其在动物体内残留时间长,可能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关于这些药物的多残留方法,国内外虽有报道,但目前还没有不同种类药物的多残留方法,并且检测种类也较少。因此本研究从建立不同种类药物的多残留方法展开研究,建立了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和大环内酯抗寄生虫、林可胺和壮观霉素两个多残留方法,以监测这些药物在动物可食性组织的残留。方法一是建立动物可食性组织中大环内酯类药物的HPLC-MS/MS法。组织样品用甲醇/乙腈(1:1)混合溶液提取,正己烷脱脂,40℃水浴下缓慢蒸干提取液。残余物甲醇溶解,40℃水浴下氮气缓慢吹干,流动相0.5mL溶解,12,000rpm离心后取10μL进样。检测采用选择反应监测(SRM)模式。结果表明,大环内酯类在组织中的检出限(CCα;α1%)在0.3μg/kg~1.5μg/kg之间,定量限(CCβ;β5%)在0.5μg/kg~2.5μg/kg之间。在不同加标水平下,平均回收率在64.3%~88.0%之间,日间变异系数在4.6%~24.3%之间。方法二是以固相萃取和衍生为基础,建立同时检测猪、牛、鸡可食性组织以及鸡蛋和牛奶中林可霉素、壮观霉素的气相色谱分析法和林可霉素、克林霉素和壮观霉素的气质确证方法。组织样品用磷酸缓冲液/三氯乙酸混合液提取,加入离子对试剂,供SPE净化,甲醇洗脱,洗脱液40℃水浴氮气吹干。残余物加乙腈和BSTFA于75℃反应60min,用氮气缓慢吹干,正己烷定容,离心,取1μL上清液用气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气相色谱定量方法结果显示,组织中林可霉素和壮观霉素的最低检测限分别是20μg/kg、30μg/kg,最低定量限分别是30μg/kg、40μg/kg。在四个加标水平下,林可霉素和壮观霉素回收率介于70.6%~86.5%之间,日间变异系数≤12.6%。确证方法以选择离子监测(SIM)为测定方法。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均以离子126为定量离子,壮观霉素以145为定量离子。该条件下,林可霉素的最低检测限和最低定量限分别是3μg/kg和5μg/kg,克林霉素的最低检测限和最低定量限分别是15μg/kg和20μg/kg,壮观霉素的最低检测限和最低定量限分别是15μg/kg和20μg/kg。平均回收率介于68.3%~85.2%之间,变异系数≤15.1%。本课题通过对样品前处理及色谱、质谱条件的大量优化,建立的两个方法均为同时检测不同类药物的多残留方法。方法新颖,在国内外处于领先地位,极具创新性。方法的建立为加强这些药物的监控提供了技术保障,有利于增加出口创汇、保证国际之间正常贸易往来、保障人类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实用价值。
其他文献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因为其它力的变化而引起的支持力与摩擦力的变化问题,由于涉及多个力的变化,往往会给问题的处理带来麻烦,也正是因为涉及多个力的变化问题,多数学生从心理上就很排斥。如果我们能够将问题的过程分析清楚,真正把握其本质,充分利用相关推论,问题就将迎刃而解。笔者就这类问题的处理谈一些看法。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我国古代学者陈献章也说:“疑者,觉悟之机也。”恰当的课堂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当的提问不但能巩固知识,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而且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智能和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认知结构进一步有机化,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课堂提问都能达
摘要: 类比和归纳既是一种解题方法,又是一种解题思想。在新课程教学背景下,减负增效加强习题的有效性教学是每个教师值得不断探究的问题。本文作者通过分析教学中具体的例子,指出类比归纳法在解化学题方面的应用。
摘要: 本文根据新课标要求,对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注重实验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注重实验直观性,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注重实验的操作性,强化学生的探索能力;注重实验典型性,提升学生思维创造力。  关键词: 化学实验注意力观察力探究能力思维创造力    初中化学作为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学科,在初中教学阶段学科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要实现对化
基于手工搜集整理的企业集团内部委托贷款数据,我们考察了地理距离对企业内部资本市场贷款价格的影响。研究发现,借贷双方之间的距离与企业内部贷款价格显著正相关,距离越远,
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是化学魅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之一,更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学生参与化学实验是培养他们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动机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作风和科学态度。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到化学实验中去呢?    一、在优化实验方式中让学生广泛参与实验    1.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  日常化学教学中
羊梨形虫病(旧称羊焦虫病)是由顶复门、梨形虫纲、梨形虫目中的巴贝斯科(Babesiidae)巴贝斯属(Babesia)和泰勒科(Theileriidae)泰勒属(Theileria)的多种原虫寄生于羊的红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