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与荣格为心身学说的比较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f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身问题是一个古老的哲学问题,它发端于原始人的灵魂观念。当原始人无法解释做梦、幻觉等现象时,他们就开始考虑灵魂的根源、构成、本质及与肉体的关系等问题,由此产生了心身问题最原始的形式即“灵魂”与“肉体”的关系问题。随着人类认识的进一步拓展、深化;科学技术、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心身问题经历了多种表现形式,同时也在不断的扩充、丰富着自身的理论体系。心身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它是哲学基本问题即物质与意识关系问题的最直接的体现。因为不科学的说明心理、精神的构成和本质,不正确的阐明身体的本质及心与身体的关系等问题,就不能令人满意的说明精神与物质的关系、不能令人信服的揭示意识为什么能够、又是如何发挥对物质的反作用等问题。所以,对心身问题的探索不仅可以深化人们对于自身的认识和了解,而且也是推进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以弗洛伊德和荣格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派对心身问题的解决功不可没。他们力图去回答心理的结构、本质、心身运动变化的动力和根源等问题,创造性的提出了在意识领域之外还有一个更为深广、内容更为丰富的潜意识领域,认为潜意识才是人类心灵最主要的构成。这一发现不仅填补了人类潜意识心理的空白,而且也开创了心身问题研究的一个新局面、新领域。   本文在分析和借鉴有关资料的基础上,首先对弗洛伊德和荣格的心身理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将二人的心身理论进行了对比。具体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从心理结构、心理动力体系、心灵的本质和心身关系四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弗洛伊德的心身思想,并在此基础上,较为全面的评价了他的心身理论。弗洛伊德把人类心理结构划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次。揭示了心理活动的动力根源,形成了以本我、自我、超我为核心的心理动力体系。在心身关系问题上,他虽有动摇,但总体上仍是坚持一种以唯物主义一元论为前提的身心交感论。他的心身理论有其理论价值,同时也存在着不足,应该辩证的看待。   第二:对荣格的心身理论进行了阐述。主要是从心灵的起源-原始灵魂观念的研究、心理结构的划分、心理的动力过程、心灵的本质、心身关系和评价六个方面来展开论述。荣格在弗洛伊德潜意识理论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集体潜意识这一更为深刻和复杂的理论,可以说是他心身理论中最伟大的成就。在心身关系上他的思想充满矛盾和神秘主义。荣格的心身理论对潜意识的研究及人生哲学都有很大的启示,但也留下了些许不足之处等待着后人去补充和修正。   第三:对弗洛伊德和荣格的心身学说进行了对比研究。主要从心理结构、心理动力理论、心身理论建构的出发点和探索心身关系中使用的方法这四个方面来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找出差异,以期更为全面、深入、合理的把握二人的心身理论。
其他文献
中国历来是一个多种宗教并存的国家,如何妥善处理宗教问题对于国家的安定统一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宗教政策进行历史的批判、科学的研究日益成为一项颇具深远意义的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的经济背景下,我国的社会主义正处于文化、文明的转型时期,文化的冲突带来的价值困惑普遍存在,社会各方面也都遭遇真正的变化。人类在历史实践中遭遇到很
本文研究的主题是薛定谔的意识理论,主要文本依据是《生命是什么》、《科学大师启蒙文库薛定谔》等书中薛定谔本人关于意识问题的论述,以及《Erwin Schr?dinger’s World Vie
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到了新常态,新常态更强调创新经济,需要激发万众创新活力,使得创新经济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撑。党和国家正在把握改革创新的良好机遇,加速推动我国经济
采用闪蒸法在温度为473 K的玻璃基体上沉积了厚度为800 nm的N型Bi2(Te0.95Se0.05)3热电薄膜,并在373~573 K进行1 h的真空退火处理。利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