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要解决两个问题:“机器人’1观念是如形成的”和“该观念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对前一个问题,笔者是通过分析技术的本质来解答的;对后一个问题,是通过考察人和机器(人)的关系来完成的。
本文在亚里士多德的“技术作为制作活动”定义基础上,提出:技术是一个有着明确起点和终点的过程,起点是制作者思想中制品的理念,终点是最后生成的制品,当中是运用工具对原材料进行加工的工艺流程。技术的本质属于一个从人到物的关系结构,即“人——>物”。
本文论述了“机器人”观念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人和机器(人)的关系上。在“功能等价”思维的作用下,如果把机器的动作和人的(身体)劳动等价,那么机器(人)可以“替代”人的劳动。最后,如果在“功能等价”思维的作用下,真的制作出了一个真正的机器人(科幻小说中的机器人),那么科幻小说中人和机器人的关系又将是怎样。通过考察人和机器的关系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功能等价”的思维不能越界作用到人身上,否则只会产生扭曲的人和机器(人)关系。这也证明了“机器人”观念本身是不应该产生的,是一种越界的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