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日报》宣传内容的历史考察(1949-1956)

来源 :中央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zte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中国共产党政治机关报,《人民日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发挥了重要的宣传引导作用,对其开展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运用新闻学的相关理论,采用文献研究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整理1949年至1956年的《人民日报》的主要内容,论证推进其权威性与影响力的历史背景,从宣传角度概括了其内容特征。以史鉴今,分析和总结此阶段《人民日报》的宣传作用和经验,为现阶段的党报宣传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历史指导和经验借鉴。为说明《人民日报》在1949年后如何一步步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中央机关报,论文首先从四个阶段,即共产党成立早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简要梳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党报发展历程,归纳和总结各阶段的具体内容。在此基础上,论文着重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国际国内背景论证《人民日报》的宣传内容和特征的确立。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国际背景而言,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对新中国进行遏制打压,因此,中国果断的选择“一边倒”外交政策,并在第一时间与社会主义为伍;从国内背景来说,刚成立的新中国必须加大宣传的力量,才能巩固新生人民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进行改造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完成新中国思想意识的统一,《人民日报》身为党中央机关报,以宣传党的思想路线为指导,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作详细的解读;以宣传党的中心任务为重点,对外与反社会主义宣传作驳斥、对各项社会主义改革事业情况,对“三反”、“五反”等运动、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取得的建设成果做出大力宣传;以宣传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援助与建设成就为榜样,对苏联社会主义国家对我国的援助与建设成就进行重点宣传。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报的发展历程,《人民日报》的中央机关报地位以及新中国初期的国际国内背景等多方面因素,使得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人民日报》有着宣传上的特征,一是以社论引领社会舆论导向,二是重点突出典型榜样宣传,三是通过开设“群众来信”重视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此阶段的《人民日报》在宣传领域发挥了重要的引导作用,包括巩固意识形态领域的舆论引导力,扩大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普及,形成全党全国的积极和团结的思想氛围,以及提升民众对党的中心任务建设的信心与积极性。本文认为,此阶段的《人民日报》之所以发挥如此重要的宣传引导作用,有着经历史验证的宝贵经验,即在宣传过程中一定要坚决服从党的领导,以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为核心,坚持群众路线,参考广大人民群众提出的合理建议。而这些经验对于现阶段的党报宣传工作仍然具有重要的历史借鉴意义,有助于推动当前的宣传报道工作。
其他文献
证券期货行业专业性强,行政执法难度高。为解决效率与安全的矛盾,证券行政执法和解制度应运而生,该制度综合行政和民事双层属性。证券行政和解制度在很多国家被广泛应用,对于执法效率的提高、投资者权益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制度本身存在的属性冲突、合法性矛盾吸引学者进行探讨,试图找到制度合理存在的解释途径;同时发达市场相关制度也随着理论与实践的推进在不断演进。从国内来看,自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提出要对制
学位
中国公民的政治信任水平普遍较高,且呈现出“央强地弱”的差序特征。本文使用社会状况与社会发展态度调查(2016)的数据,从工作单位的组织特征(单位性质、单位类型和单位行政级别三方面),以及个人职业特征(管理岗位级别、专业技术职称等),以考察单位体制对我国居民差序政府信任的影响情况。OPM回归和MNL模型结果显示,单位制一方面通过“权威型”支配关系对单位内部(除国企之外)员工的政治信任水平有较为显著的
学位
通常的政治与权力概念往往与宏大的国家和政府有关,而在现实生活中,国家权力经常通过身体实现对社会的微观治理。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卫生”一词从传统的宇宙观逐渐转变为包含进步、科学、身体的清洁与健康的现代卫生概念。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以爱国为名义鼓励民众参与卫生清扫、消灭害虫、预防传染病等活动,在短时期内掀起了一场参与度极高的全国性卫生运动,并试图通过这场卫生运动将“卫生的现代性”融入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
学位
随着我国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大幅度增长,居民家庭对金融产品与金融服务的需求日趋旺盛,家庭资产配置已经成了我国家庭投资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住房资产成为我国城乡居民家庭资产的主要形式。尤其是近年来,中国的金融市场蓬勃发展,家庭的金融交易活动愈加频繁,股票、基金、债券等金融投资产品不断渗透到居民的日常生活中。随着家庭财富的不断积累,越来越多的居民家庭有机会且也有实力购买更多的金融投资产品,借此进行
学位
理论与实践的分离是社会科学领域较长时期存在的难题。旨在弥合行动与研究鸿沟,改善社会情境的同时推动理论发展的行动研究契合国家对学术研究者的要求,也符合社会学学科的发展要求,未来在社会学领域将大有可为。但目前我国社会学领域对于行动研究的讨论较为零散,理论与经验研究均有待进一步补充。本文的问题意识在于行动研究在社会学领域何以可能,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首先通过检索阅读国内外的行动研究相关文献,清晰梳理行动
学位
众所周知,建筑装修业是农民工的聚集地之一,也是拖欠农民工工资最严重的行业。这一困境同样存在于乡土社会中,业主与装修工人间的劳资纠纷还会牵涉到他们的人情关系和日常交往,使问题变得更为复杂。故本研究将欠薪讨薪问题聚焦在乡土社会S镇的装修行业中,从乡土社会中根深蒂固的人情关系角度出发,分析人情资源的运用在S镇装修工人承接工程项目、遭遇业主欠薪以及向业主讨薪过程中的影响。研究发现,人情机制会贯穿S镇整个装
学位
青年成才是关系到党和人民事业后继有人的根本大计,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习近平关于青年成才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青年成才思想与当代中国青年特点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重要产物,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谁培养青年”“新时代青年成才的重要标准”“新时代青年如何成才”等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习近平关于青年成才重要论述为当代青年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并明确了当代青年所应担负的时代责任,是进
学位
在当代世界经济全球化、国际交往日益密切的大环境下,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竞争日趋激烈。深入研究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不仅能深化对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问题的思考,还为能为推动社会主义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进一步提供理论支持;对于我国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采用文
学位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社会民主党内“经济主义”和“批评自由”思潮盛行,这对党的理论建设和革命运动都造成了严重不利影响,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也因此陷入困境、停滞甚至倒退。在这种情况下,列宁开始思考并着手写作《怎么办?我们运动中的迫切问题》(以下简称《怎么办?》)以批判经济主义和“批评自由”思潮,遏止党内理论混乱、组织松散的问题,消除这次错误思潮对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造成的威胁。在《怎么办?》中,列宁
学位
仪式自人类社会产生之时便已存在,在不同的时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而政治仪式是随着政治国家的诞生而出现的实践活动。中国共产党的纪念性政治仪式作为国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和现实途径,以其特有的价值和功能对国家和社会稳定、公民个人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政治仪式不仅具有历史性,而且也具有极强的现实性,中国共产党的纪念性政治仪式作为中国共产党开展纪念性活动的具体方式,能够唤醒历史记忆、激发政治情感和传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