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心理环境的相关理论为指导,通过调查研究心理环境和教学质量的关系,通过教学实验,摸索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的教学策略,目的在于通过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情感态度,从而全面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人本主义心理强调学习过程中人的因素,他们认为人的潜能是自我实现的,而不是教育的作用使然。教师的作用只是在于提供一个安全、自由、充满人性味的心理环境,使人固有的优异潜能自动地得以实现。 美国心理学家提出有利于创造力的两个心理条件:“心理安全”——摆脱周围人的冷遇、排斥、歧视和心理上的威胁,处于宽松和谐的气氛;“心理自由”——心理安全的结果,无拘无束地从事创造劳动。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只能存在于和谐的课堂气氛之中,罗杰斯认为课堂教学的心理气氛主要是人际关系形成的。 20世纪在外语教学法大都重视学生的情感,交际法中的语言习得理论认为语言是在自然环境中习得的,人本主义论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因素和心理环境。社团语言学习法追求的是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密切结合,学生主动大胆,有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形成轻松和谐的气氛,暗示法认为学习者缺乏信心是最大的心理障碍,因此要千方百计地创造轻松愉悦的气氛,以减轻压力。克拉申在“情感过渡假说”更是认为情感过滤“是阻止学习者完全消化学习中所得到的综合输入的一种心理障碍。” 学生英语学习的心理环境是由多方面因素形成的,教学环境、教学评价、教学方法,师生的情感因素都是引起学生心理环境的原因。本文对情感因素中学生的个别情感因素和师生关系作了重点探究。同时也对课堂气氛,教学评价和教学方法等进行了教学实验研究。 人类语言的重要功能之一是促进人际交往。人际交往就不可避免地要涉及人的情感态度,情感态度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语言来表达和传递,情感态度还在很多方面直接或间接影响语言学习,消极情感影响学习潜力的正常发挥,积极情感能创造有利于学习的心理状态。克拉申认为影响外语学习者的速度和效果的主要情感因素是动机、态度、焦虑和自信。本文不仅对动机态度、个性与焦虑等学习者的个别情感因素作了重点探讨。而且对师生关系对英语教学的影响也作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育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媒介。 本文通过三项调查来研究中学英语教学中情感因素与学习成绩的关系。学习成绩与学习态度和师生关系的相关度的调查结果显示,喜欢英语教师的同学都比较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