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可变温热风源装置的研制

来源 :南京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llybl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干衣机或洗干一体机在家庭、宾馆和酒店行业中的应用有着逐步扩大的趋势,到了一定阶段,其在城市家庭中的应用率可能会与洗衣机、冰箱等常用家电的应用率大致相当,可见干衣机具有相当可观的需求量。但是干衣机或洗干一体机工作时,不同材料的流道对温度的耐受性不同,流道的结构和干衣机的运行模式都会影响干衣的效果,因此干衣机或洗干一体机在研发过程中,需要进行必要的研究和测试。为了满足干衣机或洗干一体机研发测试的需求而研制出一种流量可调、温度可控的热风源装置是有明确的应用需求和实际的研究价值的。为了满足干衣机所需的热风源装置的实际需求,研究了一种可变温热风源装置,针对该装置开展了研究工作,包括整体结构和技术方案、流动和加热数学模型、温度控制算法和相关试验工作等。论文首先针对干衣机可变温热风源装置的实际技术需求,研究了可变温热风源装置的总体技术方案。在管道内气流加热的基本流程的基础上,提出了包括气流输入接口和流量调节、整流、加热、温度检测和控制、绝缘保温等子系统的总体技术方案。仿真分析表明所提出的整流子系统结构能够在显著缩短流道长度的情况下保证气流能以希望的层流状态进入加热区域。在此基础上分析研究了装置的工作过程,确定了装置的主要结构参数,为装置的实现和后续研究打下了基础。其次,建立了可变温热风源装置的气流流动和加热的数学模型。推导出了出入口平面之间的温度差值与加热片单位面积的平均加热功率的关系,为加热片基本功率参数的确定和加热片的选型提供了依据。在此基础上,通过仿真验证了热风源装置在极限工作状态时的工作性能。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加工完成了可变温热风源装置、设计了温控系统并对温控算法进行了研究。根据装置加热的特点,采用了模糊自整定PID控制算法作为温控算法,编写了相关的控制程序,通过试验分析确定了一组较佳的控制参数,并对可变温热风源装置在不同流量、不同设定温度和不同环境温度下的温度控制特性进行了试验对比分析。试验表明:在流量为40m~3/h、环境温度为25℃的条件下,达到最大设定温度80℃的时间为80s,温控精度在±0.4℃以内;在流量为80m~3/h、环境温度为10℃的条件下,达到最大设定温度80℃的时间为210s,温控精度在±0.6℃以内;在常用流量60m~3/h、环境温度为25℃的条件下,达到常用设定温度60℃的时间为190s,温控精度在±0.5℃以内。测试表明流量调节范围、温度设定范围及温控精度都达到了技术需求的指标。本课题研制的可变温热风源装置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等特点,能够通过LCD触摸屏实时调节系统的预设温度值,通过节流阀实时调节系统的设定流量值。整个装置的技术指标达到了企业的实际需求,具有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与单幅图像相比,图像集可以更灵活和准确地描述不同类别数据之间的差异,在复杂情况下具有更好的容错性,因此基于图像集的分类方法引起了广泛关注。在图像集分类方法中,稀疏编码和协同表示因其鲁棒性和有效性而备受关注。然而,现有的方法大多集中在欧氏空间的协同表示上。如何从几何感知的角度来处理这一问题,解释非线性流形上的协同表示机制,仍然是一个研究空白。本文着手于Grassmann流形,做了以下研究工作:(1)
随着现代制造业的飞速发展,高强度板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辊式矫平机可用于高强度板的矫平,使其具有更好的平直度、更小的内应力,在冶金行业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针对目前高强板辊式矫平机矫平机理不明确、矫平效率不高、矫平精度低、自动化程度难以满足生产需求等问题,本文对其关键技术进行分析与研究。主要内容包括:(1)在分析矫平过程中的工艺流程以及矫平方案的基础上,考虑板材矫平过程中的硬化现象以及材料的应力、应
高速经编机是经编纺织业中的高端制造设备,目前国内高速经编机普遍存在生产织品有瑕疵、机床运动不稳定、装配成本较高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与其主要部件——成圈部件和连杆架部件的装配质量密切相关。首先,根据高速经编机的实际装配过程构建影响装配质量的鱼骨图,从中提取与连杆架部件相关的影响因素并验证其独立性。之后采用不同的人工智能综合算法,根据连杆架部件的影响因素预测针床错针长度,选择预测精度较高的人工智能算法构
机械制造行业常将长径比大于5的孔称为“深孔”,由于深孔加工刀具大多细长,刚性较差,而同时深孔加工过程中刀具受力较浅孔加工更为复杂,因此会发生严重的轴线偏斜,极大制约着深孔直线精度。本文针对某乘用车变速器轴齿件上一直径27.1mm,长度443mm,长径比16.3的深长孔加工,结合现有轴线纠偏理论,对中小直径深孔轴线偏斜的控制方案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了引起深孔轴线偏斜的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建立了相应的钻
钠离子电池影响其实际应用的最大障碍在于,传统锂离子电池中的石墨负极在钠离子电池中性能表现不佳。而醚类钠离子电解液使石墨负极得以实现,它利用共嵌入的模式使得石墨负极在钠离子电池中得以应用。但是醚类电解液在钠离子正极中表现了较低的氧化电位与循环稳定性,电解液在正极高电位容易氧化分解,增加电解液的不可逆反应。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利用添加硝酸钠提升电解液氧化电位,此方法较为简单且成本低廉,这对钠离子全电
由于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和对节能减排的需求,汽车铝合金制件以优越的性能正在逐步的取代钢铁制件。以铝合金的半固态流变挤压铸造工艺代替其他制造工艺,可以在做到效率与成本有效平衡的同时,大幅度地提升制件产品的质量。但是,该工艺在国内还处于实验研究到实际生产的过渡阶段,尚不能达到高性能零件的大规模生产。本文将轮毂作为典型汽车结构件,以Al Si7Mg铝合金为研究对象,结合数值模拟和试验验证对其流变挤压铸造成
纳米材料由于具有尺度上的独特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催化、传感等各个领域。本文利用不同类型的功能纳米材料构建了两种不同类型的荧光传感器,用于特定目标物的检测,探索了纳米材料的参与的荧光生物传感器传感的设计、构建和应用。首先,以具有发光功能的纳米金属材料——银纳米簇作为传感器的信号发生器,利用银纳米簇对DNA模板序列和结构的依赖和特异性适配体,建立灵敏的三磷酸腺苷(ATP)传感器。ATP作为人体内重
无人车系统可应用于侦察、巡逻、运输等任务,对民用领域的生产方式和在军用领域的作战方式具有革命意义。随着激光雷达传感器成本降低、计算机硬件计算能力大幅提高,基于激光雷达的环境感知技术成为研究热点。本文以小型无人车系统为实验平台,对道路场景目标的检测与识别方法展开了研究。道路场景中常见的正障碍目标检测与识别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但非结构化道路场景中存在的负障碍目标检测与识别仍是一个难题,且负障碍对无人车系
量子信息学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新型交叉学科,是量子物理学与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相结合的新兴研究领域,它主要包括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两个部分。近年来,量子信息学在理论和实验上都取得了重大的突破。量子通信利用量子信道传递经典或者量子信息,其主要优点是能在合法的通信者之间实现无条件的绝对安全通信。量子通信在军事国防、金融保密等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主要的量子通信方案有量子密钥分发、量子秘密共享、量子安全
气动系统作为生产自动化的重要手段之一,被广泛运用于各大生产车间,但其能量利用率比电气系统和液压系统低,气动系统仍然具有很大的节能空间。在气动系统中,压缩空气在做完功后通常未经任何处理就排空,造成了能量的浪费,传统的排气回收方法会产生背压,影响气动系统的正常工作,而采用基于压电效应的能量回收装置对系统影响较小,而且具有结构简单、能量转换率高、无污染等优点。利用压电俘能器对流体能量俘获已经成为了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