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文心雕龙》的权威修辞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gjin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本文中,权威修辞特指以汉代政治大一统之后,儒者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大一统过程中构造的中国古代独特权威序列为前提的修辞。   广义的“权威修辞”在先秦典籍《墨子》与《庄子》就有论述,庄子的“重言”其目的是以古代的智者之言来达到“已言”即说服的目的,墨子的“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主张言论要有古代贤王的事迹作为根据,二者证明至少在先秦时代,我们的先人就已经接受“权威”在言论中的说服力,并且能够自觉运用“权威”修辞作为“说服”的重要手段。   汉代儒者在论证王朝统治正当性的过程中,构建了一套宇宙论学说,作为构建意识形态的重要部分,通过汉王朝官方学术和教育系统达成了思想的大一统,造成了对天地、圣人和经典的权威的普遍认同。《文心雕龙》重构了汉儒的宇宙论系统,将其所论之“文”纳入这个系统之中,从而试图达到言说的正当性。他在书中很多地方以天地、圣人、经典等权威作为论述的开端,在论述的话语中构成了以“权威”为前提修辞推论。   权威修辞对处在特定环境中的刘勰有必要性和合理性,然而不可避免的造成了许多晦涩之处。正如尽管汉儒极尽其力,然而他们构建的宇宙论并不能解释世间一切经验,在“权威”话语与经验表达之间出现了一条无法弥合的鸿沟。这条鸿沟在《文心雕龙》之中得到了再现。对于现代人而言,如果不正视这些修辞可能带来的对于刘勰经验表达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将难以理解这部著作中的很多问题。   以《风骨》篇为例。研究者历来最关注的问题是:何谓“风”,何谓“骨”。这种提问建立在刘勰“风”、“骨”分开论述的基础上。然而“风骨”之“风”与《诗》六义之“风”并不直接相关,刘勰以六义开篇,乃是出于一种正当性的需要。刘勰以“风骨”论“文”乃是一种以人喻文的做法,以“风骨”喻指文章之“质”,这是直观的、可以理解的,但以“风”和“骨”分别对应文章的某种要素,则并非刘勰本意。复合词“风骨”分开论述是权威修辞与话语机器造成的一个意外。在此基础上关于何谓“风”、何谓“骨”的学术讨论必然难以有所结果。《风骨》关注的主要问题是刘勰时代华丽辞藻影响表意的文坛常见病,即文章后面的“风骨”与“采”的对立,同时这也是《情采》篇所关注的核心问题,在这两篇中,刘勰基于相同的经验来给出他的解决方案。由此,本文认为《风骨》与《情采》两篇的设置有其不合理性,而这种不合理在《征圣》、《正纬》等篇也类似的存在。而以“大衍之数”为权威修辞的篇数安排则是出现上述问题重要原因之一。
其他文献
《世说新语》是名士崇拜的产物。魏晋时期的士人们打破了传统的圣人崇拜的思想,并将名士崇拜搬上了历史舞台,在混乱不堪的政局里,用名士的幌子为自己的保全做一份努力。可以说名
学位
本文主要介绍蚌埠闸分洪道防汛交通桥的桥型选择,并对不同桥型进行投资对比,最终结合水利与景观提出最优桥型方案。
传统溢洪道弧形闸门支铰座的支撑设计,通常需要在土建结构上布置混凝土牛腿,并采用二期砼预埋方式将基础螺栓及支铰座板预埋好。梅山水库溢洪道闸门加固设计对原有的支座钢梁
春节前江总书记在看望国有企业职工,考察科技创新工作时强调:在新的世纪里,知识和智力资源的创造、占有、运用,将会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越来越重要的推动力量,我们必须抓
本文以《复活》在中国三四十年代的三个话剧改编本为研究对象,以分析聂赫留朵夫、玛丝洛娃的人物形象为中心,采用文本细读与社会历史批评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两位主人公形象的变化
学位
1概述随着我国公安系统通信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通信网的主要业务也从单纯的语音向数据和图像等多业务方向发展,而原有的基于实现某种业务建立起来的专用通信网络越来越无法
李白,字太白,唐代伟大的诗人,其诗作豪放洒脱、雄奇飘逸、富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素有诗仙之名。杜甫曾经说他的诗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他曾经说过自己的诗是“兴酣落笔
以湖北恩施、宜昌、十堰、襄阳4个产区普查晾晒烟样本为材料,对烟叶外观质量指标和评吸指标进行量化鉴定,对烟叶物理性状和化学成分进行测定。通过使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分析
本文从共时的角度,运用语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的语法理论及定量的分析方法考察了现代汉语介词“按”、“按照”及由这两个介词构成的介词结构。句法上,指出充当状语特别是句
学位
根据《大凌河义县城区段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橡胶坝蓄满分析,义县橡胶坝仅依靠白石水库弃水充库的蓄满保证率较低,因为渗漏严重,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人工湖周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