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隐性课程的中美高校德育途径比较研究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jiao6103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高校德育工作自建国以来经历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不少成绩,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做出了贡献。但面对新时期高校外部环境越来越复杂,大学生群体思维呈现的新特点和高校本身对人才知识结构等素质培养目标的变化,沿用过去的德育方法已跟不上时代的要求。研究和借鉴发源于美国高校德育隐性课程,借以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卓有实效的高校德育方法,完善我国高校德育实施途径,收获更好的德育效果是很有研究意义的。本文主要将中美高校德育隐性课程的实施途径进行比较,对借鉴美国经验来完善我国高校德育隐性课程建设这一课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本文共分六章。   第一章是绪论。本章首先阐述了本文选题的背景、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再从隐性课程的提出、国内研究现状和国外研究现状这三个方面做了文献综述,并提交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厘清了隐性课程理论发展的脉络。   第二章介绍了隐性课程的相关理论和它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德育功能。首先,本文收集了国内外各学者对于隐性课程的定义并透过这些定义揭示了隐性课程的特点;再从隐性课程在实体环境中通过物质因素的存在和有形、无形环境中通过精神因素的存在以及制度文化方面折射的隐性课程因素这几个方面概括了隐性课程的构成要素及其表现形式;最后,本文分析了隐性课程的四项德育功能--价值观的导向功能、情感陶冶的功能、追寻自我价值的激励功能和行为规范的功能。本章将隐性课程和德育架起了桥梁。   第三章阐述了德育隐性课程对于我国高校德育的重要意义。首先,隐性课程完成了德育回归生活的目的;遵纪守法的行为重在实用性,所以最好是对学生渗透灌输才能使之根植于他们的意识内;大学生适应社会不仅仅是校方的责任,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才能达到效果最大化,以上论据说明了隐性课程是高校德育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另外,本文还提出了隐性课程是高校德育成效的保障,这是因为多样化的教育场所更有助于爱国教育实施时真实场景还原;人格的培育通过情景教育法更能事半功倍;对于学生的价值观的教育,无形的教育比纯粹的填鸭式灌输更易打破学生的心理防线。最后,通过分析大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规律和当今大学生自我意识增强的心理特点得出隐性课程是学生品德养成的需要这一结论。本章提供了充分的论据,论述了德育隐性课程之于我国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第四章是本文的重点:将中国高校和美国高校在德育隐性课程的实施途径进行了比较。首先,本文从课堂教育的德育隐性课程因素、校园文化建设的德育隐性课程因素和校内外各类活动的德育隐性课程因素这三个方面对中美高校德育隐性课程实施途径的共性做了比较。然后从中美高校学生生活和心理辅导、大学生实习以及校内外环境的德育网络建设三个方面比较了中美高校德育隐性课程实施的不同点。第二,本文分别列举中美高校隐性课程各自的特点,并接着分析了中美高校德育隐性课程的差别和造成这些差别的原因。第三,本文论述了美国高校德育途径存在的问题。最后,本文分析了我国高校德育隐性课程的实施在校内环境、社会环境和虚拟环境这三个场阈中的欠完善性。   第五章介绍了如何借鉴和吸收美国高校德育隐性课程实施方法的精华部分,即在符合我国国情和大学生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基于上文对我国高校德育隐性课程实施途径不足的分析,总结出优秀的美国高校经验对加强我国高校隐性德育课程建设的启示。这是全文的归宿。第一,在校内德育隐性课程环境中,我们应加强道德教育和专业课程的结合,并将心理辅导提升至全面生活指导。第二,在社会德育隐性课程环境中,我们要努力改进爱国教育形式,重在培养民族精神;并完善高校学生社会实践制度,实现学校、学生和企业“三赢”的局面;学校还要联系社会各职能部门,扫除不利于学生德育效果的社会现象,形成超越校园壁垒的大德育网络。第三,针对虚拟世界德育道德约束失调的问题,我们要“疏”、“堵”双管齐下,不仅要通过制定法规杜绝网络道德虚无现象,还要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潜移默化的渗透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使之成为一个重要德育工作战地。最后,根据胡总书记“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论述了如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让德育最大程度转化为个人德行养成教育。   最后一章是本文的结束语。本文在这一部分除了对整篇文章做了总结之外,还对此课题未来的发展方向做了展望。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总结出我国三大德育场阈隐性课程实施不足的现状,并就这三部分分别给出具体的完善措施(其中包括了传统德育忽视的虚拟世界这个德育基地)。  
其他文献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县乡换届工作中,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理解和贯彻《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
道德领导(ethicalleadership)是21世纪领导者面临的挑战,近10多年来逐渐得到西方社会科学研究者的关注。由于文化和管理实践的影响,我国学者早在20世纪80年代即开始了相关研
学位
网络教育是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近年来我国网络教育蓬勃发展,至今已有68所高校开设了网络教育学院。网络教育资源是决定网络教育质量好坏的关键,网络课件作为网络教育资源的重要
今天我打算上第十三课《秦兵马俑》,之前布置学生预习。预习的要求是:(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把课文读通顺;(3)查找有关兵马俑的资料。上课铃响后我和往常一样进教室上课
期刊
对于领导干部来讲,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核心内容是要强化对权力的道德约束,确保权力正确行使。突出来讲,必须解决好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和政绩观问题。领导干部带头践行
本文介绍中国和英国的信息技术课程发展历程和现状的研究。同时介绍和分析了中英信息技术教育在理念、制度、管理、社会发展等方向的异同。本文借鉴和扩展了巴班斯基的“教学
【目的】了解北京市大兴区出生缺陷发生情况,探讨出生缺陷干预措施成效。【方法】按照北京市出生缺陷监测工作要求,运用描述性研究方法监测全区助产机构出生围产儿。【结果】
尽管我把标题起成了“极度深寒”,但是在这篇文章里并没有恐怖的深海怪物,相反,在这里你能看到的只有温暖和令人鼓舞的正能量。极度深寒仅仅指的是我现在所处的环境温度而已。极
杨正涛从事婚纱摄影行业,为无数人记录下幸福甜蜜的时刻,每天见证着新人的爱与幸福,但他分给家人的爱却非常的少,工作忙碌的他平时陪伴家人的时间有限,与儿子交流的时间非常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