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调有传达信息的作用,如疑问语气、焦点和信息组块等。在声调语言中,声调和语调都主要由基频决定,其次是时长。声调和语调的习得发展与儿童言语经验、言语运动控制和认知发展紧密相关。基于功能的平行编码目标逼近语调模型(PENTA)认为,多种交流功能可以同时编码,并以目标逼近的方式在表层基频曲线上实现。儿童什么年龄可以习得这一平行编码方式?声调系统复杂程度不同的两种语言间,声调和语调的习得过程有怎样的差别?本研究以汉语和苗语4-11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以疑问语气和声调的习得为主要问题,并以成人作为参照,采用图片描述任务让实验参与者自然产出了疑问和陈述两种句式,并在句末位置设置了汉语四个声调,苗语八个声调的关键字。在结果分析上,本文首先对语调曲线直观地分析,其次在声调的参数分析上先采用二阶多项式拟合被试的声调,然后获取每个声调对应函数的系数,再以这些系数作为预测变量构建以成人为基线,年龄组和声调为固定因子的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来检验儿童的声调产出。在语调的分析上,以疑问和陈述之间声学参数的差值作为预测变量构建以成人为基线,年龄组和语调类型作为固定因子的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来检验儿童的疑问语调产出。通过直观的语调曲线分析,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对儿童和成人产出的声调和疑问语调进行声学参数的统计检验,得出以下结论:(1)疑问语调在苗语和汉语间存在明显差异:苗语的疑问句句末音节音高显著升高,表现为句末音节后增加了一个上升的边界调;而汉语的疑问句的句末表现为整体音高升高。(2)在声调的产出上,汉语和苗语儿童仍然处于发展变化中。在汉语中,4-11岁的儿童都能在句子中产出调形相互区分的四个声调,但4岁儿童的声调调形不完备,特别是三声的拐点靠后,四声的起首升高不足,7岁儿童的声调调形在斜率和曲度上都比成人大,9-11岁儿童的声调产出趋于稳定。在苗语中,4-11岁儿童也都能在句子中产出苗语的八个声调,但是基频的上升和下降幅度都比成人大,且音节的时长比成人更长。(3)在疑问语调的产出上,苗语儿童比汉语儿童能更早地通过基频区分陈述和疑问语调。汉语7-11岁儿童产出的疑问语调与成人一致,而4岁儿童很难通过音高上升的方式来区分陈述和疑问语调。苗语中4-11岁儿童产出的疑问语调音高模式与成人一致,但疑问语调句末音节的时长显著比成人长。总体来说,虽然苗语的声调系统虽然比汉语更复杂,但是两个语言的儿童在4岁都已经成功习得声调。苗语的疑问语气主要通过增加句末升调的方式实现,4岁的苗语儿童就可以习得。相比之下,4岁的汉语儿童还没有成功习得用升高句末声调整体音高的方式表达疑问语气。可见,儿童声调和语调的习得过程并不会因为语言的声调系统复杂而滞后,而是与语调的编码方式有关。苗语和汉语儿童的声调和语调发展中,相同的趋势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音节时长在缩短,基频变化的速率在增加,表明儿童对声带的控制能力和各个器官的协调能力在增强。本文的研究结果从语言发展的角度支持了平行编码目标逼近语调模型(PEN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