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中国政治合法性的理念基础——基于自由与秩序的视角

来源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j_cs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一个时期以来,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路线过分强调与依赖经济发展和政治绩效,导致社会公平问题日益突出,社会矛盾显著增多,由此引发部分民众对执政党及其所代表理念、制度的合法性提出质疑,从而滋生出一定程度上的政治合法性危机。这种政治合法性危机如不及时化解,由此产生的危害就会蔓延到社会各个角落,危及社会秩序的稳定。  政治理论与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自上而下强制进行的意识形态灌输不能维持政治理念基础的合法性,政权所代表的价值主张必须被社会成员普遍的自发认同。中国共产党现存的政治理念在开放社会中受到来自全球化与多元化的巨大冲击。因此,只有在现存政治合法性理念基础之上对其进行扩展,以换取更多民众认同,才能巩固其政治合法性的基础。  在当代中国政治环境中,保持稳定的社会秩序也是官民之间和社会各界的一种共识,完全否认当前执政党的历史地位以及统治权是不现实的,所有的政治改革都要以承认这个现实为前提来进行,对政治合法性理念基础的创新也不例外。所以,基于自由与秩序视角的做法应当是不完全否认现存理念基础,并逐步对现存理念基础进行扩展,在扩展的过程中形成根植于中国文化传统与融合人类文明普世价值的新的理念体系。当代中国政治合法性理念的扩展要在正视历史认同的基础上,同时主动汲取普世意义的自由主义价值。理念基础扩展可以通过言论自由与公民教育的途径来实现。  相信,只要以共同的历史文化为纽带,以共同的政治价值理念为依托,两岸三地的中国人一定会真正地凝聚在共同的国家认同之下,团结一致、开拓进取。中国只有主动融入到浩浩汤汤的世界潮流中去,才有可能拥有更多的国际话语权,才能成为世界其他国家的理念源泉与行为典范,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其他文献
人格物问题由国外的人格财产理论兴起,在我国得到实质性的发展,并确立了人格物的概念。我国侵权责任法中对其缺乏的明确规定,导致了司法实践中面临众多难题。作为侵害对象的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教育人民,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动员人们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实践活动。作为社会有组织的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
我国《刑法》第269条对转化型抢劫罪作了专门规定,最高人民法院也做出了相应的司法解释。转化型抢劫罪属于一种特殊形态的抢劫罪,但由于立法规定比较原则、笼统,刑事司法解释
现有技术抗辩是在法院审判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一项规则。当被控侵权的技术被证明是现有技术时,允许被控侵权人自由实施该技术。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不必要的诉讼程序,提高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