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药对角度出发,深入地研究了鼎药方枳壳-白术-黄芩(枳术芩)的挥发性成分,阐明其配伍后挥发性成分的变化。利用GC-MS色谱指纹图谱联用技术分离检测挥发性成分,结合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法(HELP)和交互移动窗口因子分析法(AMWFA)等化学计量学方法对二维指纹图谱进行全面解析,再结合保留指数实现定性,构建了鼎药方枳术芩及其药对挥发性成分谱,并比较分析了配伍前后挥发性成分的变化。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一,药对枳壳-白术及其单味药挥发性成分谱的构建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枳壳、白术及其药对中分别鉴定出挥发性组分数为73、32和64,其对应的相对总含量依次为98.94%、97.28%和98.26%。枳壳的主成分有:1,2-双(1-甲基乙基)-环丁烷(28.13%),D-柠烯(24.45%),里那醇(12.63%),克里烯(10.59%),α-松油醇(1.69%)等;白术的主成分有:反式-3,6-二甲基-6-乙基-5-异丙烯基4,5,6,7-四氢化苯并呋喃(63.21%),大根香叶酮(7.42%),桉叶烷(4.68%),4,8a-二甲基-6-异丙烯基-4a,5,6,7,8,8a-六元-1H-2-萘-酮(4.48%)等;药对主成分有:D-柠烯(34.9%),反式-3,6-二甲基-5-异丙烯基-6-乙基-4,5,6,7-四氢化苯并呋哺(22.27%),1,1,3a-三甲基-7-亚甲基-1H-环丙烷[a]-[1aS-(1a.α.,3a.α.,7a.β.,7b.α.)]-十氢化萘(9.52%),里那醇(6.67%)等。药对与枳壳、白术的共有的挥发性组分分别为29和9种,三者同时共有的挥发性组分有12种。配伍后生成的新组分有14种,消失了37种。总体而言,无论在种类还是含量方面,药对枳壳-白术的挥发性成分主要是来源于枳壳。二,药对枳壳-黄芩及其单味药的挥发性成分谱的构建与分析。黄芩及其药对挥发油组分数分别为18和76,其相对总含量分别为89.47%和94.86%。黄芩主要成分有:苯乙酮(40.01%),戊酮(19.21%),愈创木酚(5.3%),十四烷酸(3.87%),4,8a-二甲基-6-(1-甲基乙基)-3,5,6,7,8,8a-六元-1H-2-萘(3.79%),环异长叶烯(3.61%)等。药对主要成分有:D-柠烯(56.75%),里那醇(13.52%),γ-松油精(8.67%),α-松汕醇(1.9%),β-月桂烯(1.67%)。药对与单味药枳壳或黄芩共有的挥发性组分分别为60和3种,三者同时共有的挥发性组分有1种。经配伍后消失的挥发性成分有31种,生成的新组分有11种。从相对总含量上讲,药对挥发性成分绝大部分来自枳壳。三,药对白术-黄芩及其单味药的挥发性成分谱的构建与分析。药对白术-黄芩色谱指纹图谱鉴定出48个组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3.26%,主要成分有:右旋-11-三环异亚丙基烯[4.3.1.1(2,5)]-3-烯-10-酮(28.07%),薄荷醇(17.67%),α-愈创木烯(7.68%),6-乙丙烯基1-4,8a-二甲基-1,2,3,5,6,7,8,8a-八氢-2-萘-醇(6.9%),4,5-去氢-异长叶烯(6%),大根香叶酮B(4.99%)等。其中药对只与单味药白术或黄芩共有的挥发性组分分别为19和7种,三者同时共有的挥发性组分有4种。经配伍后消失的挥发性成分有15种,生成的新挥发性组分有17种。药对的挥发油成分按含量大小主要来源于单味药白术。四,鼎药方枳术芩挥发性成分谱的构建与分析。鼎药方鉴定出77个挥发油化学成分,其主成分有:D-柠烯(24.97%),反式-3,6-二甲基-5-异丙烯基-6-乙基-4,5,6,7-四氢化苯并呋喃(21.19%),1,1,3a-三甲基-7-亚甲基-1H-环丙烷[a]-[1aS-(1a.α.,3a.α.,7a.β.,7b.α.)]-十氢化萘(15.44%),里那醇(4.04%)等。鼎药方和三个药对同时共有的组分为16种,鼎药方新生成了5种组分,共消失了48种组分。总体而言,药对枳壳-白术起主导作用。本章通过全面、系统地比较分析配伍前后的化学成分变化来探讨复方配伍的实质和规律,有利于组方和拆方,有利于从化学成分的角度阐明配伍的科学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