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上海德侨史料研究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iyin11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国侨民的社会生活史是上海社会史的一部分。研究外侨在上海历史中所起的作用,无论对史学研究本身,还是上海的城市建设而言,都是一份宝贵的遗产。但因受材料限制,与其他国家侨民相比,上海德国人的研究显得相对薄弱。本论文即着重史料的发掘和研究,从文化比较和跨文化研究的角度,探讨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人在上海的活动,德国商人对上海现代化的贡献,上海侨民日常生活环境及其对上海城市化进程的具体影响。清朝晚期的七八十年间,中华帝国经历了逐渐衰弱直至灭亡的过程。与此同时,德意志结束了分裂局面,在欧洲建立起帝国。中德两国人民在上海这样一个移民社会的相遇,正是发生在这一历史背景下。晚清上海德国侨民的生活可分为三个阶段,与德国经济实力的逐渐增强相符合。论文的第一部分介绍了在不同时期访问上海的三个德国人,包括郭士力以及海因里希·冯·普鲁士和阿达伯特·冯·普鲁士两位王子。他们的见闻和受到的接待便反映了上海的中国人和德国侨民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第二部分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描绘了上海外国侨民的生活,以及他们由各种俱乐部、节日庆祝和聚会构成的社交活动,以此体现各国侨民的生活方式给上海带来的深远影响。论文的最后一章给读者提供了晚清上海德侨的基本情况概览,如人数、职业以及他们在上海市场中的地位等。上海的德国人与中国人互相留下的印象也将在这一部分涉及。
其他文献
随着不同国家与民族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往日益频繁,口译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地位也日益突显。口译员作为口译活动的中心主体,其作用功不可没。本文以动态对等原则
20世纪70年代以来,语言学家就开始从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会话分析和语法分析的角度分别对语码转换这一复杂而奇特的语言接触现象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也各自存
当今社会,信息纷繁,媒体是人们获取国内外信息的主要来源之一。报纸作为一种传统的传播媒体,虽缺乏网络和电视媒体的即时性,但因其报道的深度和广度依旧拥有一批有思想、有文化、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众多研究者对第二语言词汇的习得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对第一语言中的词汇语义关系的研究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位于这两个领域的
在翻译研究领域,儿童文学研究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通常都因其在翻译系统中所处的边缘地位而不受重视。事实上儿童文学翻译的难度不亚于成人文学翻译,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