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merin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炎症及凋亡的作用研究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mbo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乳腺炎是由各种生理生化因素综合作用而导致的炎症,给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养牛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以往国内外针对此问题的报道大多集中于抗生素添加的缓解作用,但随着研究的深入,细胞因子对乳腺炎的治疗作用开始被关注。Chemerin是一种具有自分泌和旁分泌功能的细胞因子,目前已证实在脂肪、乳腺及肝脏等多种组织表达。Chemerin最初被鉴定为抗原呈递细胞的趋化因子,与G蛋白偶联受体CMKLR1结合参与调控多种炎症反应,具有抗炎和促炎双重功效,这主要决定于Chemerin的酶切位点和方式。乳腺上皮细胞已被证明是乳腺免疫防御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细胞凋亡是乳腺上皮细胞受到各种形式损伤后的自我修复过程。NF-κB作为中心调节因子,其活化可引发一系列包括细胞增殖、炎症和凋亡等生理学功能的变化。目前关于Chemerin对大型哺乳动物炎症的作用知之甚少,尤其是奶牛乳腺炎。因此,本研究以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系为模型,运用重组蛋白Chemerin作用于体外培养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研究Chemerin与炎症及细胞凋亡的关系,并探索NF-κB途径的调控功能,从而完善乳腺疾病的发病机制。
  1.Chemerin在奶牛临床性乳房炎组织中高表达和诱导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发生炎症
  分别采集3头正常和3头患有临床性乳房炎的奶牛乳腺组织,在RNA提取物中检测发现,Chemerin与受体CMKLR-1的mRNA在炎性乳腺组织中显著上调(P<0.01);Chemerin蛋白结果与转录结果一致,在炎性乳腺组织中同样高表达(P<0.01),提示Chemerin/CMKLR1轴可能参与奶牛乳腺炎的发生发展。
  接下来以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为材料,在添加Chemerin的培养基内培养细胞12h、24h和48h,旨在探讨Chemerin在不同时间段对乳腺上皮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结果显示,Chemerin组IL-1β和IL-6的mRNA和蛋白表达以时间依赖性的方式显著上调(P<0.05);Chemerin处理后ROS的分泌也以时间依赖性的方式明显增加(P<0.01),说明Chemerin通过调控炎性因子IL-1β和IL-6的分泌及炎性介质ROS的积累促进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炎性反应。
  2.Chemerin激活奶牛乳腺上皮细胞NF-κB信号通路和诱导细胞凋亡
  用Chemerin处理奶牛乳腺上皮细胞12h、24h和48h后检测NF-κB蛋白磷酸化水平,同时分析Chemerin作用不同时间段后对乳腺上皮细胞凋亡的作用。结果表明,Chemerin处理奶牛乳腺上皮细胞12h(P<0.05)、24h(P<0.05)和48h(P<0.01)后NF-κB蛋白磷酸化水平逐渐上调;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发现,对照组中NF-κB蛋白主要表达于细胞质和核周围,而在Chemerin处理组中,NF-κB蛋白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核转移。进一步通过免疫印迹检测发现,细胞核中NF-κB蛋白磷酸化水平随着Chemerin的处理时间延长显著增加(P<0.05),而细胞质中的结果正好相反(P<0.05)。这些结果表明,高剂量Chemerin可活化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NF-κB途径。
  为了分析Chemerin在诱导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发生炎症后如何影响细胞结构,本研究通过荧光染料碘化丙啶(PI)和膜联蛋白V-FITC(AV)双染区分细胞状态后,利用流式细胞术评估细胞凋亡率。结果发现,Chemerin以时间依赖性上调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凋亡率,但12h没有差异,在24h(P<0.05)和48h(P<0.01)达到显著水平。与此同时凋亡关键基因Bax/Bcl-2无论是在转录水平上还是翻译水平上都以时间依赖性显著升高(P<0.05)。此外,Caspase-3的表达在翻译水平上也逐渐升高,在24h(P<0.01)和48h(P<0.01)达到显著水平。这些数据证实Chemerin可启动凋亡级联反应诱导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凋亡。为了进一步探究NF-κB通路对Chemerin诱导的乳腺上皮细胞炎症和凋亡的作用,本研究将选取Chemerin处理24h进行后续的试验。
  3.Chemerin激活NF-κB信号通路调控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炎症反应和凋亡
  在本试验中,NF-κB抑制剂PDTC预先处理细胞3h,随后再用Chemerin处理细胞24h进行研究,分为对照组、Chemerin组、PDTC组和PDTC+Chemerin组。免疫印迹结果表明PDTC能明显降低Chemerin诱导的NF-κB蛋白磷酸化水平(P<0.01),说明Chemerin活化的NF-κB途径能被PDTC有效抑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检测发现,Chemerin组IL-1β和IL-6的mRNA和蛋白表达都显著上调(P<0.05),而PDTC的预处理逆转了Chemerin对炎症基因的这种作用(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的结果表明,PDTC+Chemerin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凋亡率较Chemerin组明显降低(P<0.05),与此同时,PDTC+Chemerin组基因Bax/Bcl-2的比值在转录和翻译水平上也显著下降(P<0.05)。此外,PDTC也扭转了Chemerin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Caspase-3蛋白的促进作用(P<0.01)。结果表明,Chemerin通过活化NF-κB途径对相关基因的转录进行调控,从而促进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炎症反应并诱导细胞凋亡。
其他文献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PRRSV)引起的一种仔猪呼吸道障碍和母猪繁殖障碍的免疫抑制性传染病。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在进行人工感染PRRSV时,通城猪与大白猪相比具有较
学位
羊传染性口疮(Orf)是由副痘病毒引起的在山羊和绵羊群体中具有高传染性的人畜共患病。尽管目前有减毒和灭活的orf病毒(ORFV)疫苗,但它们既不能引起持久免疫,也不能避免再次感染。KISSI基因编码的吻素(Kisspeptin)通过与GPR54受体结合调控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ypothalamic-pituitary-gonadalaxis,HPG轴),尽管kisspeptin作为促性腺激素释
鸡毒支原体(Mycoplasma gallisepticum, MG)主要引起鸡慢性呼吸道疾病(Chronic Respiratory Disease,CRD),感染率极高,且常与其他病原微生物继发或并发感染,给世界家禽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MG感染宿主后与特异受体结合,通过宿主呼吸黏膜屏障进入血液循环,导致全身器官和组织感染,但其致病机制至今尚未阐明。研究证实外泌体可携带miRNAs随循环系统进
全基因组预测是一种利用覆盖全基因组标记预测未知表型的新兴技术,随着测序技术的不断更新和日趋成熟,基因分型成本越来越低,全基因组预测逐渐被推广应用于动植物选育以及人类疾病风险评分。统计方法在全基因组预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表型的预测效果。基于亲缘关系的BLUP系列方法计算过程简单,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但由于其模型假设粗糙,预测准确性往往不理想;基于标记效应的Bayes系列方法模型假设灵活,
骨骼肌是动物体内最丰富的组织,出生后肌肉的生长发育和再生过程主要依靠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已有研究表明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过程受到多种与肌肉发育相关的信号通路、转录因子及表观修饰的调控,但是在不同猪种骨骼肌的发育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和机制尚不清楚。我们选择在生长速度和肉质方面存在差异的约克夏猪和监利猪为研究对象,对两猪种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和分化6个阶段进行RNA-seq测序,以分析调控不同
学位

猪肉的生长速度和品质是猪遗传育种中重要的性状,这些性状主要取决于骨骼肌的生长发育过程。猪骨骼肌卫星细胞(porcine skeletal muscle satellite cells,PSCs)作为骨骼肌的干细胞,被激活后可以迅速增殖、分化、融合形成肌纤维,是研究骨骼肌生长发育的重要材料。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一类转录本长度大于200nt的RNA,
学位

学位
学位
鹌鹑羽色丰富,其突变性状明显且易于观察,是研究鸟类羽色变异和开展遗传学实验的好材料。目前鹌鹑作为实验动物已广泛应用于生态学、畜牧学和生物医学等领域的研究。本试验以栗羽和白羽朝鲜鹌鹑为研究对象,对BCO2基因和GNAS基因进行一系列研究,来探究这两个基因在鹌鹑体内的表达量高低、CDS区生物信息学分析以及某一突变位点与鹌鹑不同羽色的表型性状的关联性。具体研究结果如下:  1.BCO2基因在朝鲜鹌鹑胚胎
学位
本文以56份海滨雀稗种质资源和31份狗牙根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通过大田试验比较分析了各材料的物候期、匍匐茎和直立茎的茎粗及节间长、草坪颜色、密度、抗病虫性等指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海滨雀稗种质资源的坪用性状评价结果:对56份海滨雀稗种质资源的形态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有茎叶指标的变异系数都大于10%,说明这些材料的茎叶形态存在比较大的变异。56份供试海滨雀稗性状变异系数的大小顺序为:叶层高度&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