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岩数字化3D重构及宏-微观破坏行为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ozhou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字化岩石分析-数值模拟技术目前已经成为岩土工程领域的新兴科学研究方法,并且广泛应用于岩石物理、力学、水力学和热力学特性研究、破裂机理研究和微观流体流动及传热传质机理研究。如建筑物微观力学特性和可靠度研究、爆破过程中岩石损伤模拟、页岩气开发过程的裂纹扩展和页岩气微观运移机制研究。数字化岩石分析-数值模拟技术可以快速地获取常用的岩石物理力学参数(如孔隙率和渗透率),并且可以定量地分析孔隙尺度变量对岩石力学、水力学和热力学特性的影响,还可以直观地揭示流体(如页岩气和石油)在岩石微结构模型(孔隙模型和裂隙模型)中的运移机制,对实际工程活动(如建筑物结构健康检测,页岩气、石油和地热能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本文主要基于岩石力学、流体力学、数字化图像学和计算力学的多学科交叉理论,结合实验分析、理论研究和数值模拟围绕岩石孔隙尺度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岩石数字化试样(RDS)的岩石微结构分析系统框架来获取常规的岩石物理力学参数,并利用数字化3D重构技术分析宏观-微观尺度下的砂岩损伤断裂机制。本方法利用X-ray CT成像技术获得了砂岩在单轴压缩和三轴压缩(围压=10,20和30MPa)下的数字化损伤图像。基于数字岩石分析-数值模拟分析技术提出了一种数字化色差分割算法(DCDS)来分割裂纹、孔隙和固体微结构;定义了数字化孔隙尺度变量来确定常用的岩石物理力学参数;提出了一种数字化MPS-MC耦合3D重构算法来建立岩石微结构模型。通过建立的3D砂岩宏-微结构模型,揭示了宏-微观尺度下砂岩裂纹扩展机理。该研究主要内容和成果如下:(1)利用SIEMENS-SOMATOM scope X-ray CT成像设备和Rock 600-50 HT PLUS型多功能岩石测试系统获取了砂岩试样(含不同配置的预制裂纹)在单轴压缩和砂岩试样在三轴压缩(围压=10,20和30MPa)下的实验数据和X-ray CT图像数据。(2)提出了一种数字化色差分割算法(DCDS):通过数字化图像分析,建立数字化色差图形获取裂纹分割阈值和孔隙分割阈值来准确分割裂纹相、孔隙相和固体基质相。通过砂岩数字化图像的微结构化显示,保留最真实的空间几何结构和拓扑结构来最大限度地提取真实的砂岩微结构模型。(3)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点地质统计(MPS)和移动立方体(MC)方法的3D耦合重构算法来重构砂岩孔隙-固体微结构模型和裂纹-孔隙-固体微结构模型。通过对比相关数字化微结构模型参数,确定了微结构模型与真实模型之间统计分布的等价意义。(4)定义了孔隙尺度变量来定量地确定砂岩微结构特征,运用数字化3D重构技术定量地分析砂岩破坏过程中的裂纹起裂、扩展和闭合特征,直观地揭示了砂岩试件(含不同配置的预制裂纹)在单轴压缩和砂岩试件在三轴压缩(围压=10,20和30MPa)下的损伤断裂过程。(5)基于数字化岩石-数值模拟技术快速地获取了基础的砂岩物理力学参数,如孔隙率、比表面积,曲折度,渗透性,等效热导率等。(6)基于建立的数字化微结构砂岩试样,运用数字化模拟技术研究了砂岩数字化试样(含不同配置的预置裂纹)在单轴压缩和砂岩试件三轴压缩(围压=10,20和30MPa)下的破裂特征和微结构力学特性。
其他文献
智能自主无人机系统在工业、农业、智能交通及国防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这些应用涉及无人机与环境的交互,有诸多关键基础和共性技术需要解决,其中自主导航和飞行控制是最重要和最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模仿学习、强化学习和自适应控制是研究自主导航与飞行控制的重要方法。模仿学习算法从自动驾驶数据和图像分类数据中学习自主导航策略,但这些策略不是来自于无人机操控员;强化学习算法操控无人机与环境交互,探索学习飞行策略以
边缘计算、自动驾驶、高清视频流和工业物联网等新技术和新应用的兴起,加速了高速串行接口的发展,单通道数据速率大约每3到4年就会提高一倍。然而随着速率提升,Ser Des芯片的功耗、信号完整性和电路复杂度等问题也会变得更加严峻,仅靠CMOS工艺的提升不能完全解决这些问题,这也是为什么高速低功耗接收机一直是研究热点。在此基础上,为了提供更加灵活的互连解决方案,降低定制SOC系统的时间和设计成本,并且满足
国家十三五规划以来,数据中心迅速发展,其上承载的增值业务越来越多。一方面,数据中心越来越多采用基于NUMA虚拟化并行体系结构的云计算平台构建;另一方面,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云平台需要能承载面向深度学习负载的多租户多任务应用,并具有可共享深度学习处理器(NPU)资源的计算框架。这必须解决三方面问题:(1)目前尚无面向NUMA架构具有虚拟化功能的并行计算框架;(2)尚无针对深度学习负载,面向多租户
在化工过程系统、电力系统和高速铁路等大规模动态系统运行过程中,由于涉及高能量聚集、高温、高压、高速等特性,使得对这些动态系统的安全要求非常严格。对于这类具有能量密集的运行过程,如果未能及时检测或应对处理异常运行状态、系统故障等危险因素,则可能会在短时间内迅速释放大量能量,从而导致事故。因此,如何保障动态系统安全,维持故障发生后的系统安全状态是动态系统安全性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其中,研究分析、识别和
扩展有限元法在诞生的二十多年来已经逐渐成熟,并在解决工程裂纹问题及不连续性问题方面有着较大优势。扩展有限元法可以在不重新划分网格的情况下实现裂纹的连续扩展,还可以很容易地解决材料的孔洞、开口问题以及复合材料中的弱不连续性问题。因此,在近些年的研究中,与扩展有限元法相关的研究一直都是一个比较热门的领域。但是,目前的很多研究都集中在扩展有限元法在某一工程应用方面的推广,对一些复杂问题和工程实际问题缺乏
近年来,蛋白质药物作为新药研发的热点之一,引起了科研工作者们的极大兴趣。然而蛋白质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分子量大、稳定性差、生物半衰期短等,使得蛋白质药物的临床应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开发安全有效的药物递送系统来解决蛋白质药物临床应用的难题,具有深远的意义。本论文主要围绕转录因子,抗氧化酶,胰岛素等治疗蛋白,设计新型运输载体进行蛋白质递送,从而实现炎症、糖尿病等相关疾病的治疗。主要内
橡胶沥青的存贮稳定性问题制约了其性能提升与工业化推广,采用Terminal Blend技术在高温沥青中脱硫、裂解胶粉可提高二者的相容性,但长时间高温搅拌导致沥青轻组分挥发,易发生燃烧与爆炸,以及沥青老化问题。本文以Terminal Blend技术为基础,吸收脱硫胶粉改性沥青和生物沥青的思想与研究成果,针对现有胶粉改性沥青技术的缺点,提出利用废食用油闪点高、经济、环保的优点,将废食用油代替沥青用于胶
近年来,抗生素类物质对环境的污染,以及对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已经受到环境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抗生素废水是环境中抗生素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其具有生物毒害大、浓度高、可生物降解性低等特点,属于难降解有机废水。由于传统活性污泥法或生物膜法降解抗生素废水的效果不理想,开发高效的抗生素废水处理技术成为污水治理领域研究中的难点和热点。光催化氧化法在水污染治理中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具有所需的设备和工艺简单,能耗低
近年来,微生物电合成系统(Bioelectrochemical systems,BES)作为一种能够兼顾能源高效利用和污水废气处理的新型能源转化设备,受到了广泛关注,其中以固碳产甲烷微生物电合成系统最具应用潜力。然而,目前固碳产甲烷微生物电合成系统中微生物阴极存在成膜时间长、活性生物量少及阴极性能低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整个系统的发展与应用。本文针对固碳产甲烷微生物电合成系统中生物膜/电极间电子传递途
对于天然气集输管线,Ca CO3垢占绝大多数,结垢严重制约着天然气集输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实际场合中,通常会运用HCl、H2SO4酸洗或电脉冲等方式进行除垢处理。酸洗液在进行除垢的过程中,对管道也具有较为明显的腐蚀作用,导致管道的使用时间缩短。一种经济性比较好的方式,即为除垢液中添加一定的缓蚀剂成分,从而降低酸洗腐蚀带来的不利影响。因为低Cr钢和缓蚀剂之间的反应原理非常复杂,假如运用不合理,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