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疗损害社会化救济制度构建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mei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的一生离不开医疗行为。医疗行为具有侵权性、有限性、不确定性等特点。医疗损害由医疗行为引发,既有因错误的医疗行为所致的医疗过错损害,又有由现有医疗知识、技术、条件下无法避免和克服的副作用、并发症和医疗意外造成的医疗无过错损害。我国现有对于医疗损害的救济制度以医疗侵权损害赔偿为主。面对大量的医疗损害事件,以医疗侵权损害赔偿为主的、单一的医疗损害救济制度面临着诸多困境;处于起步阶段的非强制医疗责任保险在填补患者损害和分担医疗风险方面也捉襟见肘。发达国家对医疗损害进行救济时,根据本国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的特点,采用了医疗责任保险、医疗损害无过错补偿、社会保障等制度,建立了不同的、适合各自国情的医疗损害社会化救济模式。美国以医疗责任保险为主,有些州建立了特定医疗损害的无过错补偿制度;瑞典通过患者赔偿法案建立了具有浓厚社会保险色彩的患者赔偿保险制度;新西兰在人身损害范围内排除了侵权责任赔偿的救济,对包括医疗损害在内的人身意外伤害实行全面无过错补偿的制度。发达国家建立和实施医疗损害社会化救济制度的经验告诉我们,医疗损害社会化救济制度是解决医疗损害救济问题的有效模式;侵权损害赔偿并非对医疗损害救济最好的方式;国家财政支持重视对医疗损害受害患者的补偿成为目前趋势。近代以来的侵权责任社会化是医疗损害社会化救济的基础。突破侵权法的藩篱,矫正正义和分配正义可以在损害社会化救济中达致协调;经济分析法学也认为作为损害分散的形式,责任保险这种损害社会化救济的方式是有效率的。在我国,医疗损害受害患者需要得到比通过侵权赔偿更加及时、合理的救济;而侵权责任制度下医方赔偿能力也需要损害社会化救济制度的支持;同时医疗损害社会化救济制度弥补了现行基本医疗保险体系的不足,对解决医疗纠纷具有重要作用。逐渐完善的医疗侵权责任法律制度、开展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的经验、部分地区和保险公司商业保险运作的经验、现行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可以借鉴都是我国建立医疗损害社会化救济制度的有利条件。我国应建立政府、医疗机构、医师、患者一起参与,共同分担医疗损害,以强制医疗责任保险和医疗无过错损害补偿基金为主体的,即独立于医疗侵权损害赔偿制度又与其紧密联系的医疗损害社会化救济制度。
其他文献
道德信仰缺失是全球普遍面临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随着社会生活的转型,道德信仰随之变化,面临着一个传统与现代并存、新旧交替、中西交融、碰撞与融合的转型过程。传统农业社会
中国近些年来能在世界经济形势并不乐观的情况下仍然保持快速的增长,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其中商业房地产的发展趋势也非常的迅猛,为投资者提供了投资的机会。投资的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的建筑行业正在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与此同时也在自我完善。随着工程管理的精细化,建设各方的目光转向了工程合同管理的研究,建设单位作为工程项目的
随着4G时代的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技术的更新,在移动互联网的背景下,过去的单一通信方式不再能满足目前的需求。通过融合、统一的通信模式实现有效工作协同的诉求已经越来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已经渗透到每个学习者的日常生活中,而开放学习已经成为学习者们自主学习的主要方式,以此为基础的开放学习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开放学习平台的出现,使得学习型社会的建成、教育现代化的实现和进入人力资源强国成为可能。开放学习平台源自于“open learning platform”或者“open e-learning platform”,是满足学习者开放学习需要的学习平台的总称
我国银行保险始于1996年,它的合作模式从最初的协议合作到比较深层次的战略联盟,虽已经出现了金融集团模式,但依旧不成熟。总的来说,我国的银行保险模式仍处在初级阶段。目前,中国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的交易方式和生活方式已经深入到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电子商务在全世界范围内都迅速的发展。据统计,2012年全球电子商务销售额突破1万亿美元,中国电子商
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导致原有的部分桥梁不能满足现代交通要求,同时,由于桥梁建造、维修也存在诸多问题,使得桥梁同步顶升技术作为桥梁建设、改造、维修的重要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
自福利分房制度取消以后,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迅速,房屋竣工面积不断增加,居民居住水平得到提高,但随之也出现如房价高涨、大量住房空置等问题。尤其是住房空置,目前我国住宅市场存
银行保密制度是商业银行保护商业机密的重要保障,也是商业银行与客户关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保障客户的个人隐私权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都对商业银行需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