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伴随着城市产业结构的转型,城市面临着大规模的改造和更新。城市滨水区作为城市的发源之地,存在着大量废弃的、闲置的旧建筑,面临着被拆除的命运。这不仅造成了资源和能源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城市产业结构的转型,城市面临着大规模的改造和更新。城市滨水区作为城市的发源之地,存在着大量废弃的、闲置的旧建筑,面临着被拆除的命运。这不仅造成了资源和能源的浪费,制约了城市的有序发展,同时一味的“大拆大建”也导致城市特色的日渐消失。本文关注的就是如何在城市滨水地区这一特殊的城市地段内合理的再利用原有的旧建筑以及外部空间,使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旧建筑得以再生,并使原有的滨水场所得到复兴,成为展现城市特色、满足城市综合发展需要的新型城市滨水空间。从20世纪20年代至今,欧美各国的滨水旧区开发实践已产生了较多的成功范例,其中伴随着这些成功的实践由此形成了较系统的再开发理论,相比之下,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处于尝试和探索阶段。本文首先界定了研究的对象和范围,从旧建筑再利用理念作为切入点,主要关注范围是那些曾经兴旺和繁荣,但现在随着城市发展和社会变革面临衰败的城市滨水空间。在对若干概念作了基本的阐述之后逐一介绍了城市滨水区的发展动态及滨水区旧建筑再利用的理论基础、价值性、类型模式及实施策略,并且以城市滨水环境为依托,重点关注滨水旧建筑外部形象的改造和环境空间的改造,通过大量实例的分析,归纳总结了城市滨水地区旧建筑及外部空间改造的特色。文章的最后结合我国滨水区旧建筑再利用的实践,提出了我国城市滨水地区在旧建筑改造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及应采用的对策。
其他文献
城市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趋于相对完整的动态过程。以共时态的视角观察城市物质空间形态,由于构成元素的多元差异所积淀形成的碎片需要通过多种手段予以缝合以维持其健康有序发
传承与创新一直是建筑师探讨的热门课题,它不仅要求建筑师能够发掘传统建筑的历史价值,而且要在新的历史环境中注入新的元素。中国传统楼阁建筑在单体设计、群体组合以及与环境
我国的公共建筑已成为耗能大户,安徽省的状况同样不容乐观。鉴于江淮地区在安徽省的举足轻重地位,研究江淮地区公共建筑的节能设计策略,对于改变目前安徽省的公共节能设计现状,无
现上海市宝山区的历史建筑“小白楼”是吴淞地区现存极少数的近代历史建筑之一,由于置身军港之中,它的价值一直没有得到社会的认识和发掘。本文从历史环境、特征及演变、保护与
土地作为城市建设的载体和基本条件,是社会经济发展中一个最为活跃的生产要素,土地供应与保障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城市化建设与发展空间、潜力和方向,土地开发强度的调控则成为
韵律是自然界中的普遍现象,最早起源于音乐,而后延伸至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韵律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也尤为重要,它已成为反映现代建筑结构体系的一种手段,更是衡量建筑美观的主要因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市生态建设已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生态建设中如何维护大地生命系统的完整和健康,实现人与自然、发展与环境的和谐,己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
在我国逐步迈向全面现代化同时,医疗建筑也有自己的改革与发展,我国许多地区和城市出现了新型医疗模式。医疗建筑是人类经历“生、老、病、死”的处所,医疗建筑与社会稳定、
城市空间作为一个融合各项元素的综合体,其发生和演变背后的驱动力是多种多样的。而本文的研究重点——事件也是诸多影响因素之一。许多研究表明,事件对于城市空间的演变有着重
当前,我国中等城市正处于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和永续发展的关键时期。尽管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但是以私人小汽车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所诱发的诸多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