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等城市面向公共交通的土地使用政策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1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中等城市正处于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和永续发展的关键时期。尽管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但是以私人小汽车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所诱发的诸多问题极为令人担忧。国内外相关经验表明,公共交通与土地使用一体化发展,是缓解中等城市发展困境的有效方法。因此,从土地使用的角度研究如何保障公交优先是很有必要的。  土地使用政策作为影响土地使用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土地使用布局、强度和类型等有直接作用。因此,如何利用土地使用政策落实以公交优先为目的的土地使用模式,同时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已成为当前急需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首先通过研究我国中等城市的发展现状,总结分析公共交通与土地使用的特征和存在的问题,结合中等城市客运交通的发展方向,提出适合我国中等城市的公共交通线网形态。其次,借鉴国内外典型公交都市的建设经验,分析符合我国中等城市支持公交优先的土地开发模式,并总结此模式下的土地使用特征。然后,从土地使用政策的角度出发,分析土地使用政策对土地使用的调节路径。最后,提出保障我国中等城市土地使用模式的土地使用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多年的快速城镇化使我国大大小小的城市都有了很大发展,但同时也给城市带来了挥之不去的诸多“病痛”:城市人口骤增、城市密度增大、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空间杂乱
城市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趋于相对完整的动态过程。以共时态的视角观察城市物质空间形态,由于构成元素的多元差异所积淀形成的碎片需要通过多种手段予以缝合以维持其健康有序发
传承与创新一直是建筑师探讨的热门课题,它不仅要求建筑师能够发掘传统建筑的历史价值,而且要在新的历史环境中注入新的元素。中国传统楼阁建筑在单体设计、群体组合以及与环境
我国的公共建筑已成为耗能大户,安徽省的状况同样不容乐观。鉴于江淮地区在安徽省的举足轻重地位,研究江淮地区公共建筑的节能设计策略,对于改变目前安徽省的公共节能设计现状,无
现上海市宝山区的历史建筑“小白楼”是吴淞地区现存极少数的近代历史建筑之一,由于置身军港之中,它的价值一直没有得到社会的认识和发掘。本文从历史环境、特征及演变、保护与
土地作为城市建设的载体和基本条件,是社会经济发展中一个最为活跃的生产要素,土地供应与保障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城市化建设与发展空间、潜力和方向,土地开发强度的调控则成为
韵律是自然界中的普遍现象,最早起源于音乐,而后延伸至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韵律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也尤为重要,它已成为反映现代建筑结构体系的一种手段,更是衡量建筑美观的主要因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市生态建设已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生态建设中如何维护大地生命系统的完整和健康,实现人与自然、发展与环境的和谐,己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
在我国逐步迈向全面现代化同时,医疗建筑也有自己的改革与发展,我国许多地区和城市出现了新型医疗模式。医疗建筑是人类经历“生、老、病、死”的处所,医疗建筑与社会稳定、
城市空间作为一个融合各项元素的综合体,其发生和演变背后的驱动力是多种多样的。而本文的研究重点——事件也是诸多影响因素之一。许多研究表明,事件对于城市空间的演变有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