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梁——型钢混凝土柱节点的力学性能研究及有限元分析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b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越来越多的应用于高层、超高层的建筑结构中,但是目前对其进行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使用也不够规范,特别是缺乏对钢梁和型钢混凝土柱组合结构的研究。这样就不利于此种结构在大跨度结构中的使用,因此,需要我们来进一步的了解和分析。本文使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钢梁—型钢混凝土柱节点的力学性能进行了非线性力学分析和研究。在选定好单元类型及各种参数之后,本文采用分离式建模。根据研究内容共建立了6个试件,分别对其进行了非线性分析,计算结果均收敛,节点为剪切破坏,得出其应力云图。讨论了腹板屈服时、节点破坏时,型钢腹板与核心区混凝土的受力情况,对其破坏的过程和受力机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为了更好的了解组合结构节点的受力特点,分析了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混凝土强度等级、节点区箍筋、节点区的翼缘框对节点受力性能的影响。通过分析得出:节点的承载力和抗剪能力都随着混凝土等级的提高而提高;节点屈服之前,节点区抗剪以混凝土为主,达到极限阶段,节点抗剪以型钢腹板为主;节点区配置一定的箍筋,有利于节点变形能力的提高,能够增强型钢与混凝土之间的变形协调能力;节点区翼缘框的存在,能很好的约束核心区的混凝土,构成“钢框架—剪力墙”的受力体系,提高了节点的承载力,增大了节点的延性性能。对模型SRCN-4节点在轴压比为0、0.25、0.4、0.55的情况下进行了分析,得出了轴压比对节点的刚度和抗开裂性能都有利的结论。在模型SRCN-1和SRCN-4的型钢与混凝土之间引入双弹簧单元,考虑型钢与混凝土的粘结滑移对节点受力的影响。在考虑粘结滑移以后,节点的刚度降低,延性增大,屈服荷载和极限荷载都有所减小,而屈服位移和极限位移都有所增大。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十三五”战略规划的制定,国家政策给予钢结构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钢结构应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力推广。在钢结构推广的同时,结构整体受力对节点的要求
节理岩体是地下工程中最常见的一类非均质、非连续复杂介质,这类介质中往往存在着大量的节理、裂隙,给建设在岩体中的地下工程稳定性带来了安全隐患。因此,研究节理岩体的力
近年来,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和研究工作的深入,一些新型组合柱如钢骨-方钢管混凝土等组合柱越来越受到工程技术人员和有关研究者的青睐,并开始逐渐在实际工程中得到推广应用。本文
当前,大多数钢筋混凝土板的抗火试验未考虑面内约束,混凝土板可以在其平面内自由膨胀变形,然而,实际结构中楼板的抗火性能会受到结构中相邻构件面内约束作用的影响。因此,有
路面管理系统通过系统分析的方法,综合考虑技术、经济、社会和政治等各方面的因素,协调各项路面管理活动,促使路面管理过程系统化,一般分为网级和项目级两个不同的层次。   水
再生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不仅可以节约天然骨料,还可以缓解废弃混凝土造成的环境污染,对可持续发展和环保节能具有重要意义。普通混凝土的研究表明,混凝土内部微环境与外部环
随着桥梁理论的发展以及社会发展的需求,桥梁正向大跨径、多桥型、轻型化的方向发展。钢管与钢管混凝土复合拱桥作为一种新型结构类型,使得结构的自重大大减轻,同时降低了结构的
组合梁界面之间通常通过柔性连接件栓钉将其连接,使钢梁与混凝土板能够共同工作承受外部荷载作用。国内外学者已对常温下组合梁性能开展了广泛研究,形成了较为系统的设计方法
地震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同时地震具有不确定性,人们无法预测。所以虽然现行的抗震防灾体系行之有效,但其被动的抗震方法同样存在着一些难以逾越的难题。作为一种既安全、又
地基沉降是评价地基好坏和建筑物安全与否的重要依据,地基沉降分析也一直是岩土工程领域中重要研究课题之一。常用的弹性理论法、分层总和法、应力历史法、Skempton-Bjerr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