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大量废弃物的肆意排放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其中重金属的污染对人类造成了一系列的危害,它不仅对人体有致癌作用,还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诸多物种的灭亡,此外,由于重金属的毒性可能因金属形态的不同而有明显差异,因此金属的形态分析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阐述了铬对人体的危害及其测定的意义,介绍了目前测定铬及其形态分布的主要分析方法,并讨论了流动注射分析技术。
建立了流动注射在线离子交换预浓集与催化动力学光度法联用的技术,用于测定水中痕量铬(Ⅵ)及铬的形态分布。实验基于铬(Ⅵ)经过自制的微型离子交换柱,被717型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然后用洗脱液NaNO3将其洗脱,直接引入KBrO3与茜素绿的氧化还原反应体系,铬(Ⅵ)在此体系中起到显著的催化作用,加快反应的速度,最终以铬(Ⅵ)的浓度与吸光度变化的线性关系为定量依据进行测定。对实验参数进行了单因素优化,在选定的最佳条件下,进样体积12ml,富集时间120s,使最终的富集倍数达到26.5倍。本方法最突出的特点是通过分离预浓集与催化动力学体系相结合,使用非常简单的仪器,得到了较低的检出限即0.05μgl-1,使其测定铬(Ⅵ)的灵敏度超过了火焰原子吸收法(FAAS),并能接近甚至达到石墨炉原子吸收(ETAA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的水平。
利用标准物质GBW08608对本方法进行检验,测量值与标准值相符,证明方法准确、可靠。该法可用于多种水体(河水、湖水、雨水、自来水)中铬含量的测定及形态分布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