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隆猪在宫内及初生期发育异常的机制研究

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ifanglong1985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动物体细胞克隆或称体细胞核移植(Somatic cell nuclear transfer,SCNT)技术生产的克隆猪在农业、生物医学、遗传资源保护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然而,克隆猪在宫内及初生期的畸形率和死亡率很高,这严重限制了猪克隆技术的应用。本文旨在揭示克隆猪在宫内及初生期发育异常的潜在机制,为提高猪体细胞克隆效率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通过代谢组学比较妊娠第65天体细胞克隆(SCNT)和人工授精(Artificial insemination,AI)猪胎儿的羊水和尿囊液的代谢组,并结合胎盘组织形态观察和转录组分析来鉴定影响克隆猪发育的目标代谢物;此外,本研究还通过代谢组学比较出生4天内死亡克隆仔猪(SCNT-DW4)、出生存活超过4天人工授精仔猪(AISO4)和出生存活超过4天克隆仔猪(SCNT-SO4)的血清代谢组,并结合生化指标检测和组织病理学诊断,探究初生期克隆猪发育异常的潜在原因。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克隆猪胎儿体重显著低于人工授精猪胎儿。克隆猪和人工授精猪胎儿的羊水代谢组学比较共鉴定出46个主要参与胆汁酸代谢和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的差异代谢物,克隆猪胎儿羊水中的胆汁酸水平升高且类固醇激素水平失调。组织形态观察显示克隆猪胎儿的胎盘褶皱发育不良。克隆猪与人工授精猪胎儿的胎盘转录组比较共鉴定到632个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这些DEGs主要富集在氧化磷酸化、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和ABC转运体通路;克隆猪胎儿的胎盘中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基因CYP11A1、CYP19A1、HSD3B1、HSD11B2表达显著下调且参与胆汁酸转运的ABC转运体ABCC3和ABCB8基因表达显著下调。2、克隆猪与人工授精猪胎儿的尿囊液代谢组学比较共鉴定出73个差异代谢物,这些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在脂肪酸代谢通路,克隆猪胎儿的尿囊液中有25个脂肪酸及其衍生物水平都显著低于人工授精胎儿。克隆猪胎儿的肌肉组织中有3种饱和及15种不饱和脂肪酸水平都显著低于人工授精胎儿。相对于人工授精猪胎儿,克隆猪胎盘的褶皱和细胞滋养层发育不良,并且克隆猪胎盘的脂肪酸转运蛋白FATP4表达显著下调。3、初生期克隆猪的死亡率和畸形率都显著高于人工授精猪。SCNT-DW4仔猪的出生体重和胎盘指标都显著低于AI-SO4仔猪和SCNT-SO4仔猪。血清代谢组分析显示,SCNT-DW4仔猪与AI-SO4和SCNT-SO4仔猪比较分别鉴定出95个和68个血清差异代谢物,这两组差异代谢物共有31个相同的代谢物,主要参与嘌呤代谢和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仔猪血清的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显示,SCNT-DW4仔猪的尿酸水平及衡量肾脏排泄功能的重要指标代谢物肌酐和尿素氮水平都显著高于AI-SO4和SCNTSO4仔猪。肾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显示SCNT-DW4仔猪的肾组织出现明显病变。SCNT-DW4仔猪肝脏中调控嘌呤代谢的重要基因HPRT1的m RNA表达水平和血清中HPRT1酶浓度都显著低于AI-SO4仔猪。克隆猪胎儿的胎盘皱褶和滋养层细胞发育不良,胆汁酸转运体基因、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基因以及脂肪酸转运蛋白基因表达下调很可能导致克隆猪胎儿的羊水中胆汁酸水平升高和类固醇激素水平失调,尿囊液和肌肉组织中脂肪酸水平下降,从而导致克隆猪在宫内发育不良。此外,调控嘌呤代谢的重要基因HPRT1在初生克隆猪中表达下调很可能导致其血清中嘌呤代谢物水平升高,从而导致其肾脏发生病变及导致其发育不良。本研究解析了克隆猪在宫内和初生期异常发育的部分重要机制,可以为将来建立提高克隆猪发育效率的新方法提供理论基础,从而促进猪克隆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其他文献
黄梁木(Neolamarckia cadamba)又名团花,是茜草科(Rubiaceae)团花属(Neolamarckia)多年生落叶乔木,因其树型通直优美、材质优良、活性代谢产物丰富,适用于园林绿化、工业用材和医药原料等,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广阔。过去对黄梁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引种栽培、药效成分鉴定和药理学分析,而在分子设计育种和多抗新品种培育方向的研究几乎空白。转基因是研究植物功能基因的重要技术手段
传粉生物学是进化生物学研究的热点内容之一,对理解植物与生物或非生物传粉媒介、植物与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及协同进化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兰科是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类群之一,拥有极其多样的遗传和形态变异,自达尔文时代起,兰科中就发现了许许多多的传粉系统和各式各样的传粉机制,这些生物学信息为探讨和理解兰花的起源与进化、繁殖生态和种群扩张等提供有效线索和证据。小沼兰(Oberioides microtatanth
鱼类为适应复杂的水体环境进化出一套独特的黏膜免疫系统,其不仅可以作为物理屏障,非特异性抵御病原的入侵,还可以通过产生抗体发挥特异性免疫防御的功能。合适的病原感染模型是研究鱼类黏膜免疫系统的重要工具,刺激隐核虫作为一种危害严重的海水鱼类寄生虫,主要寄生于海水硬骨鱼类皮肤、鳍条和鳃等体表黏膜组织,并可引起鱼类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因其独特的寄生特点,刺激隐核虫可作为研究鱼类黏膜免疫应答的良好病原模型。因
质型多角体病毒(Cytoplasmic polyhedrosis virus,CPV)是一种典型的双链RNA(Double stranded RNA,dsRNA)呼肠孤病毒,该病毒的基因组由10个分节段的dsRNA组成。CPV的外层衣壳仅由衣壳蛋白(Capsid shell protein,CSP)VP1组装形成,并且无囊膜包被。CPV的宿主范围非常广泛,并且对宿主细胞具有一定的选择特异性,仅在宿
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是我国青蟹的常见种,是华南地区主要的养殖蟹类。近些年水产养殖产业发展迅速,饲料原料日益紧张,水产动物饲料供需矛盾逐年增加。为缓解国际鱼油资源短缺,本研究以拟穴青蟹为研究对象,在室内循环水系统进行养殖实验,以观察不同比例豆油替代鱼油的饲料对拟穴青蟹生长、体成分、组织脂肪酸组成和脂质代谢相关酶活指标的影响,以及青蟹肝胰腺和肌肉组织中脂肪酸合成、转运和分
昆虫先天免疫是抵御病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线,通过Toll和IMD途径调控抗菌肽表达,是体液免疫的一个重要环节。细胞自噬作为细胞内一种普遍存在的机制,可以通过异源吞噬(Xenophagy)作用发挥免疫性自噬响应(Immune autophagy response)以对抗微生物的入侵,参与昆虫先天免疫。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先天免疫信号途径与类胰岛素信号(Insulin-like signaling pat
水稻(Oryza sativa L.)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由玉米狄克氏菌(Dickeya zeae)引起的水稻基腐病是重要的水稻细菌性病害。为了更好地防控该病害,需要从分子层面深入了解水稻基腐病菌的致病机理,为发展水稻基腐病新的防控策略和防控手段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细菌第二信使c-di-GMP在细菌中广泛存在,调控多种细胞表型,包括:运动性、生物被膜、毒性因子和细胞分裂等等。在细胞内,包含有
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是动物天然免疫信号传递中最重要的模式识别受体(pathogen recognition receptor,PRR)之一。作为最古老的受体家族,TLRs在体腔动物中广泛存在,在无脊椎动物昆虫以Tolls命名,在脊椎动物以TLRs命名。Tolls和TLRs是导致昆虫和脊椎动物发生不同免疫响应信号传递的关键跨膜受体蛋白家族,其功能分化和分
母猪初情期是母猪第一次排卵并获得繁殖能力的开端,它影响着母猪的繁殖性能。初情期启动受到多基因的调控。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作为表观遗传调控的一种模式,参与生物体发育的各个阶段。已有研究表明,lncRNA可能通过调控靶基因的转录表达,影响动物的初情期启动。本研究首先收集了6810条杜洛克、长白和大白母猪的初情期日龄记录,估计初情期日龄的遗传力,并结合
骨骼肌是动物机体最重要的运动组织与能量稳态调节系统,骨骼肌的功能受到骨骼肌中肌纤维类型的影响,不同类型的肌纤维其运动能力与代谢特征均有所不同,而且,骨骼肌的纤维类型会受到多种内外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类型间的转化。叶绿醇(Phytol,Phy)是叶绿素分子上的一个长链脂肪醇结构的支链,广泛存在于植物中。人与动物进食含叶绿素的食品后,消化系统能将叶绿醇从叶绿素上解离并摄取入机体内,叶绿醇在肝脏可以被代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