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黄梁木(Neolamarckia cadamba)又名团花,是茜草科(Rubiaceae)团花属(Neolamarckia)多年生落叶乔木,因其树型通直优美、材质优良、活性代谢产物丰富,适用于园林绿化、工业用材和医药原料等,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广阔。过去对黄梁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引种栽培、药效成分鉴定和药理学分析,而在分子设计育种和多抗新品种培育方向的研究几乎空白。转基因是研究植物功能基因的重要技术手段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600525); 中央财政林业改革发展资金(2018GDTK-08);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7B020201008); 广东省林业科技创新项目(2018KJCX001); 华南农业大学2017年博士研究生国外联合培养项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梁木(Neolamarckia cadamba)又名团花,是茜草科(Rubiaceae)团花属(Neolamarckia)多年生落叶乔木,因其树型通直优美、材质优良、活性代谢产物丰富,适用于园林绿化、工业用材和医药原料等,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广阔。过去对黄梁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引种栽培、药效成分鉴定和药理学分析,而在分子设计育种和多抗新品种培育方向的研究几乎空白。转基因是研究植物功能基因的重要技术手段,也是加快新品种培育十分便捷的途径。然而,目前黄梁木还没建立起高效的再生体系和遗传转化体系。值得庆幸的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和转基因技术已日趋成熟,为批量化生产性状优良的黄梁木种苗和开展分子育种提供了技术支撑。本研究对组织带内生菌的野生黄梁木茎段进行常规灭菌,同时配合使用细菌和真菌抗生素,开展内生菌的药敏性试验;另一方面,以黄梁木无菌苗叶片为外植体建立了黄梁木再生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借助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系统研究黄梁木胚性愈伤组织形成的分子机制;此外,通过优化影响转化效率的各因素,建立了农杆菌介导的黄梁木遗传转化体系;最后构建cry1Ac-CBF1双价基因表达载体并转化黄梁木,获得了转基因植株。主要结果如下:1、黄梁木内生菌污染控制。以多年生黄梁木树上的嫩茎段为材料,分析不同类型抗生素及其浓度对黄梁木组培中内生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黄梁木组培过程中的污染是由细菌和真菌共同导致的结果,联合使用细菌抗生素和真菌抗生素对内生菌抑制效果最好。外植体在300 mg/L硫酸链霉素和800 mg/L氟康唑抗生素的培养基中生长正常,且污染率低至30%。此外,抗生素对内生菌的抑制有一定的时效性,及时将茎段上萌发的嫩叶接种到诱导培养基上可以再生不定芽,不仅提高了增殖效率,还进一步防止内生菌的再次污染。2、建立黄梁木离体组织繁殖再生体系。叶片在不同种类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下诱导出3种不同的愈伤组织,其中只有Type II愈伤可以分化成胚性愈伤和再生不定芽。在MS基础培养基中添加3 mg/L TDZ、0.1 mg/L 2,4-D和0.05 mg/L NAA对胚性愈伤的诱导效果最好,平均每个外植体获得8个不定芽,同时诱导出新形体结构。新形体的分化能力非常强,在0.5 mg/L 6-BA和0.05 mg/L NAA中可以分化出不定芽和新的新形体结构,进入下一轮的增殖和再生。另外,叶片的发育时期和接种方式对再生效率有显著的影响,再生能力较强的外植体材料是自植株顶端向下的第1~2片叶,以远轴面向下放置培养的再生效率高于近轴面向下。3、黄梁木胚性愈伤形成的转录组学分析。以构建的黄梁木再生体系为基础,利用Illumina Hiseq X Ten测序平台构建了黄梁木叶片胚性愈伤分化时期的转录组文库。无参转录组拼接共获得74584个Unigenes,其中有18003个在整个愈伤诱导过程中差异表达。对不同时期的基因表达水平进行连续两两比较分析发现,愈伤分化启动阶段(YS02 vs.YS01)中有9353个Unigenes差异表达,其中4244个上调表达;愈伤分化后期(YS03 vs.YS02)有9435个Unigenes差异表达,其中4084个上调表达。此外,两个不同阶段的比较发现有5892和5974个基因分别仅在两个发育阶段特异性差异表达,3461个基因在两个发育阶段均差异表达。转录组中共鉴定到324个差异表达转录因子,大多数的差异表达转录因子在愈伤诱导初期上调表达。经KEGG富集和拟南芥同源基因比对分析,筛选到34个与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及36个胚胎发生相关基因在黄梁木胚性愈伤组织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这些基因可作为研究黄梁木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分子机制以及构建选择性删除转化体系的候选基因。4、黄梁木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确定侵染过程中使用OD600=0.2~0.4的侵染液侵染预培养2天的外植体,经0.1 Mpa真空处理10 min,侵染30 min后共培养4 d,可显著提高转化效率。外源基因的整合和表达情况通过GUS染色、PCR、YFP荧光信号检测和RT-PCR得到了确认。该体系可为黄梁木的分子育种和基因功能研究提供技术支撑。5、黄梁木抗虫耐寒转基因研究。通过改建pCAMBIA1305载体,将cry1Ac和AtCBF1基因组装到pCAMGWB2_cry1Ac_CBF1载体上。利用本文建立的再生体系和遗传转化体系,将cry1Ac-At CBF1双价表达载体转入黄梁木中。PCR和Southern杂交的检测结果证明目的基因已整合进黄梁木基因组中。q RT-PCR检测发现外源基因在不同的转化植株中的表达量有明显的差异,但是两个基因在同一植株中的表达水平趋势基本一致。
其他文献
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ND)是由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NDV主要侵害禽类,是危害我国禽养殖业的重要病原之一。NDV强毒株感染可诱导产生大量的IL-1β,引起强烈炎症反应,导致动物发病和死亡。IL-1β可增加IL-6、IL-8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等的合成和释放,活化淋巴细胞、促进白细
菠萝(Ananas comosus)是世界四大热带果树之一,其果实结构特殊,属于典型的聚花果,由果芯(果序轴)、果托、苞片、宿存的花萼和不太发育的子房等构成。研究菠萝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组成部分的基因表达特征,对揭示以菠萝为代表的聚花果类型的果实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参考价值。本论文利用Illumina 2500RNA-Seq测序平台对菠萝苞片、花萼、花瓣、花盘、花托、子房壁、胎座、胚珠、雄
鸡粪是畜禽养殖的主要废弃物之一,养分含量高,通过好氧堆肥方式可将其资源化为有机肥。该方式具有水分蒸发快、成本低和产品质量高等优势,既能减少污染又能替代部分化肥。然而,好氧堆肥过程中易产生大量臭气,如氨气、硫化氢和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对周边环境会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如何有效减少甚至消除臭气已成为鸡粪等畜禽粪便处理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当前已有的工程除臭方案需在堆体外建设相应除臭装置,存在增加建设费用、运
黄牛和水牛是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的重要天然宿主,也是我国血吸虫病的主要传染源。它们对日本血吸虫感染呈现不同的适宜性,进而导致血吸虫在宿主体内的生长发育、存活以及对宿主的致病作用呈现较大差异。为了探究miRNAs在血吸虫生长发育以及与宿主相互作用过程中的调节作用,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Illumina的Hiseq Xten测序)对来自黄牛(适宜性宿主)和水牛(
1复习目标(1)通过图形平移"变"与"不变"的主题式学习掌握平移变换的本质;(2)能根据"变"与"不变"的性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3)在学习、领悟、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思辨能力。2教学过程2.1搭建平台,巧引主题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前提是要有一个能够引导其深度思考的平台,激发其主动学习的意愿,进而进行探究学习,引发思考。深度思考的平台应从大概念着手筛选,寻找上位概念、数学主题、思想方法。
通过文献计量法与社会网络分析法,对1997—2018年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490篇休闲体育文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休闲体育的文献整体呈倒"U"型波动演化轨迹;期刊刊载发文主要为体育类专业期刊;该领域未形成稳定庞大的核心作者群体;广州体育学院与上海体育学院是该领域科研产出的中坚力量。研究热点包括休闲体育文化研究、群众休闲体育研究、特定群体休闲体育研究、休闲体育消费研究、休闲体育产业研究与休闲体育旅游研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研究亚热带森林群落结构与功能多样性的生境关联,分析森林群落组成与结构的空间异质性,揭示植物群落对环境梯度的响应,对于解释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机制和植物群落的地理梯度格局具有重要作用,可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参考。本研究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为研究对象,在乳源、东源和东莞分别设置2个1 hm2的固定样地进行调查。以一级样方(20 m×20 m)为单位调查胸径≥3 cm的冠层植物,
紫荆属(Cercis L.)隶属于豆科(Leguminosae)紫荆亚科(Cercidoideae),为北半球洲际间断分布类群,东亚为该类群的主要分布区和可能的地理起源分化中心,因此是研究北半球洲际间断分布格局形成机制与探讨东亚类群在分布格局形成过程中作用的理想材料。本研究多方面渠道获取与筛选紫荆属分布点数据,实地采集东亚、中亚、南欧和北美的类群,以第二代测序技术简化基因组GBS方法为主,结合叶绿
野牡丹科现分为2亚科14族,约有180属5800种,为被子植物的十大科之一,主要分布于各大洲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蜂斗草族植物Sonerileae隶属于野牡丹亚科Melastomatoideae,约有40属600余种,中国约有15属80余种。前人对该族的系统发育做了少许研究,但族的界定及其族中属间的关系仍不清楚且存在不少分类学问题和争议。本研究共选取野牡丹科14族71属344种,其中蜂斗草族23属2
火炬松是世界范围内重要的造林和工业用材树种之一,每年为全世界提供16%左右的木材用量。除此之外,火炬松树体中还含有丰富的松脂,其主要成分萜类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妆品和工业化学品等领域。这一特性为其林业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收益。为了进一步了解松脂生物合成和代谢的分子机制,从而为高产脂火炬松品系的定向选育工作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以火炬松202号无性系及其部分半同胞的子代为研究材料。利用RNA-Seq